首页>>环保科技>>科技创新>>
垃圾分类求实效,群策群力不可少
- 时间:2022-06-27 08:00
- 来源:中国建设报
□查安庆
近年来,通过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从点到面、由表及里系统推进,我国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垃圾分类体系。作为撬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关键小事”,在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社会组织是体现社会协同、推进公众参与的依托力量之一。
在推进垃圾分类的启动阶段,各地就充分意识到,群策群力、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是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上海多部门发布相关指导意见,明确从“购买服务、培育发展、行业引导”三个方面为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创造条件。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提出,市、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和鼓励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等各类社会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宣传、示范等活动,参与生活垃圾治理。
社会组织扎根基层或长期为基层提供专业服务,了解社区的管理机制,在推动公众参与垃圾分类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第一是专业性。专业社会组织有知识专业优势,在配合政府开展专题研究、专业培训、资源调配、社会宣传、社会动员、志愿服务等很多方面,可以承担独特角色。加大社会组织的参与力度,由专业社会组织利用专业优势和社会力量配合政府部门可以解决垃圾分类前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第二是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垃圾分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环环相扣的链条,在链条上的不同环节,责任主体是不一样的。众多案例表明,社会组织可以紧紧抓住关键主体,在明确各方法律责任的基础上,推动逐渐达成共识,形成共同参与、共同面对的理念。面对居民这个主体,社会组织通过知识培训、桶站指导等形式,把旁观者转化成参与者和建设者,促进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推动完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结构,可以改变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第三是宣传的创意性。以创意策划激发居民学习垃圾分类的动机,结合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以多元化的方式吸引不同的居民群体参与垃圾分类,是让垃圾分类“走心”的必然路径。在各地经验中,社会组织通过开展拍摄家庭情景剧、制作绘本、改编歌曲、举办垃圾分类主题运动会、组织线下亲子游戏等形式丰富的活动,大大增强了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力。
从发展趋势看,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能够创新性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具体实施,实现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治理。笔者认为,对此有两点值得强调:其一,在动员公众参与垃圾分类过程中,单靠社会组织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很多工作需要依靠政府、转运企业、物业服务企业等不同主体协作完成,这样才能使社会组织的作用真正得以显现。其二,近年来,社会组织孵化发展迅速,但举办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的项目和活动相对偏少。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平台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机会和频率。这些都使得社区内垃圾分类工作碎片化明显。垃圾分类不仅是对垃圾本身的管理和利用,更是一场治理革命。期待社会组织在垃圾分类工作中起到更大作用,发挥自身专业化优势,助力理念传播,同时能够探索出一些创新做法,为社区治理赋能,增强居民的治理意识,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获得感、成就感。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