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环保科技>>环境产业>>

2020,长沙进入“垃圾分类提升年”

  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市633个社区已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组织发动、设施投放、居民参与、分投分收”四个方面硬件工作全覆盖。这意味着长沙成功迈出了生活垃圾分类的第一步,但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全民战’,要全面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目标,需要我们继续共同探索和努力。”市城管执法局负责人介绍,长沙已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攻坚行动,为垃圾分类工作再加码、再加压。

  攻坚行动将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聚焦“责任落实、体系配套、分类效果”,切实解决垃圾分类压力传导不到位、参与力量不到位、硬件设施不到位、分类环节脱节四个“短板”问题,重点落实人员力量到位、垃圾投放桶到位、垃圾收运车辆到位、垃圾收集站到位、收运体系到位和宣传发动到位,推动长沙生活垃圾分类走在全国前列。

  踏上新起点,迈上新征程。2020年也被定为长沙市“垃圾分类提升年”,长沙将推动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进一步提升、收运处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结合垃圾分类要求 新建改造湿垃圾站82座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垃圾分类口号叫响多年,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参与度不高,既源自居民认识不足、长期习惯难以改变的“内因”,也源自城市缺乏硬件配套和对应管理措施的“外因”。

  打通生活垃圾投放、收运、处置“全链条”是长沙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重点。从机关大院到居民小区,原本混投混装的垃圾桶基本“下岗”,被标示清晰的“干湿”两分类或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垃圾桶取代。据统计,全市各小区投放四分类垃圾桶18万余只,向居民发放厨余垃圾(湿垃圾)桶33.65余万个。

  长沙高新区、内五区、望城区和长沙县共有住户201万余户、公共机构2604个、中小学及幼儿园3037所……据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通过全面摸底调查,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该怎么配置、如何投放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底”。

  据悉,2019年长沙加快垃圾分类各环节设施建设,分类收运方面,市政府投入1.5亿元对垃圾站、垃圾车辆等环卫基础设施进行相应提质改造,目前全市结合垃圾分类新建改造湿垃圾站82座、垃圾分拣中心98座。同时,配置包括湿垃圾运输车在内的各类新能源环卫作业车辆180台,加快打通中间分类收运环节,优化提升各类垃圾运输能力。

  “尽管可能前期投入的时间较多,但这些设施设备是长沙垃圾分类大步前进的重要基础,也必将让长沙在全国垃圾分类工作中越往后优势越凸显。”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垃圾分类推进中,厨余垃圾(湿垃圾)、其他垃圾(干垃圾)两大类实现分类投放、运输和处置尤为关键。

  每天6时至14时,10台纯电动湿垃圾收运车都会在岳麓区各个社区间不停穿梭,对社区湿垃圾集中处置点的湿垃圾进行及时清运。收运车将这些湿垃圾就近运往辖区转运站后,还将“换乘”大型湿垃圾专用运输车辆前往长沙市生活垃圾分类厨余垃圾(湿垃圾)处理项目。而在长沙高新区,随着居民分类投放参与度和准确率不断提升,厨余垃圾(湿垃圾)已经占到生活垃圾总量的三成左右。

  “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分类设施配套也在持续跟进和优化。”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正开展的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攻坚行动还将对全市范围内干、湿两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投放点,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暂存点等设施设备进行优化布局。分类后的生活垃圾将实现分类运输,各区按照各类生活垃圾产生量合理确定收运频次、时间和路线,加快配齐分类运输车辆。

  

  四大类生活垃圾“各回各家”

  源头分流促推末端减量,末端处置促推前端分类。在长沙,随着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多点支撑的垃圾终端处理体系正在加快构建,让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各得其所”“各回各家”。

  面对紧张的人地关系和“垃圾围城”的紧迫现状,填埋处理等传统手段早已不堪重负,普遍存在超负荷运行现象。2018年开始,长沙已经告别了单一填埋方式,逐步升级为以清洁焚烧发电为主的多元化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体系。目前,长沙市生活垃圾深度综合处理(清洁焚烧)项目已运行近两年时间,日均焚烧处理生活垃圾5000余吨,实现环保达标排放。

  经过余热发电,垃圾变废为宝,清洁焚烧项目年发电量达5亿多千瓦时。目前,清洁焚烧项目二期也已启动建设,建成后将可同时实现生活垃圾、污泥的无害化稳定达标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预计2021年长沙可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

  全新建设的长沙市厨余垃圾(湿垃圾)处理项目也正式投入使用。每天上午9时许,一台来自高新区的全密封专用运输车驶入厨余垃圾(湿垃圾)处理项目的卸料大厅。现场工作人员打开投料口,液压设备将车厢缓缓升起,将从各个居民小区收集来的厨余垃圾倒入投料口。

  这些厨余垃圾将在这里进入地下处理车间,经过水、渣分离后,高浓度有机废水进行厌氧发酵,制得的沼气通过园区沼气处理系统资源化利用,剩余废渣通过专用转运车运送至市固废处理场清洁焚烧和资源化利用。

  为进一步提升分类准确率,在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攻坚行动中,长沙还建立了厨余垃圾(湿垃圾)收运处置溯源机制,对于混投混收情况,可通过收运车辆直接追溯至街道、社区的收集点,督促街道、社区查找原因、进行整改。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又将如何处理?笔者了解到,目前全市设置可回收物投放桶(点)1.2万余个,“互联网+垃圾分类”社区智能回收箱近2000台。“各区通过实行服务外包,引入社会化企业运营,发展‘互联网+旧货’‘互联网+循环利用’等资源回收新业态。”据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拥有回收公司1200余家,行业回收能力持续加强,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不断完善。

 

  有害垃圾则主要依托长沙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进行专业化、无害化处置,可以处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6大类中的43大类危废物,拥有焚烧、物化、安全填埋“三位一体”废物处置设施设备,年处置能力5.7余万吨。此外,“四分类”以外的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等通过前端分流,各区就近就地建设资源化利用项目,变成可回收利用的原料或直接再生利用。

  当前,长沙已建立起了较为成熟的垃圾四分类全链条处理体系。未来,随着垃圾分类链条上的“堵点”一一打通,长沙垃圾分类必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与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垃圾分类 逐渐成为居民生活“新时尚”

  “家里的剩菜属于厨余垃圾,要扔进湿垃圾桶!”“电池是有害垃圾!”……近日,一堂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课在岳麓区新民路小学举行。岳麓区城管执法大队和岳麓区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党员志愿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讲解和互动小游戏向学校师生们介绍长沙的垃圾分类方式。

  垃圾分类要从口号走向习惯,不仅需要各环节硬件支撑,更需要人人参与的“软实力”。走进长沙各个社区,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居民们生活中的新时尚。在芙蓉区荷花园街道垃圾分拣中心,可回收物被分为纸类、玻璃、塑料等七大类进行回收。家住德政园社区的杜阿姨拿着收集捆扎好的旧报纸来到分拣中心,交给垃圾分拣员称重回收后,共计换得12元。“走路过来也不远,就当散散步,不麻烦。”杜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在家中一直有收集旧报纸、快递纸箱等可回收物的习惯。“以前还要等着废品回收师傅上门,现在家里附近就有了专门的分拣中心,比以前更方便了!”

  据了解,长沙举办了多场生活垃圾分类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商圈、进企业“五进”宣传活动,趣味十足的有奖问答、分类投放小游戏寓教于乐,推动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在“敲门行动”中,社区工作人员、党员、青年志愿者们一家一户地上门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册,向居民仔细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阿姨,您厨房里的厨余垃圾一定要和客厅里的其他垃圾分开收集投放。”近日,在开福区新湘路社区,40余名中南林科大的青年志愿者集中进行入户宣传,走街串巷向270余户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目前,全市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已达到100%,居民支持参与垃圾分类的比例达到80%以上。在长沙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攻坚行动中,长沙将进一步扩充专门的“桶边指导员”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社区党员、热心市民、志愿者等组成,对市民投放垃圾进行现场引导,纠正不规范的投放行为。

  《长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明年出台

  2020年被确定为全市“垃圾分类提升年”,长沙将重点围绕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以及提升居民参与率、提升分类准确率、提升源头分类效果等目标,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精细提标提档。

  对照正式实施的垃圾分类“新国标”,长沙将加快完善居民小区、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厢房、桶站等,根据需要配齐湿垃圾站、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有害垃圾暂存点、各类分类运输车辆等设施设备。同时,加快垃圾处理终端设施建设和工艺、设备升级,持续完善源头分流垃圾就地处置项目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农贸市场果蔬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垃圾分类全链条搭建需要各环节共同参与。”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长沙将加快建立全程分类责任体系,明确物业小区、开放式小区管理者和环境卫生部门收集、运输责任。加大各环节管理力度,建立各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管理制度,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装混运”,做细做实“入户宣传”和“桶边指导”,带动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我们还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起垃圾分类数据信息系统。”

  另据了解,《长沙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也将于2020年出台,目前正在对相关讨论稿逐条进行研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形成垃圾分类习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是一场深刻的思维和行为“革命”,需要保持定力、久久为功。未来,长沙将建立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垃圾分类体系,逐步培养全民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垃圾分类新格局。

(责编:王瑞)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