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环保科技>>环境产业>>

城市公厕的“涅磐”

  “有来有往解不断,若即若离总相依“,这样一副位于辽宁省朝阳市的对联,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大概很难有人相信它是挂在城市公厕门口的。而这样的“惊喜”,在全国各地常能碰到。

  

  一户人家的卫生间,就是这个家庭的生活品质;一座城市公厕,就是这个城市的“里子”,近几年,城市的“里子”越来越宜人了。

  从无到有 解民之忧

  虽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厕所”在历史上却长期被视为登不得大雅之堂的“内设”,发展也很缓慢。尤其是公厕,在我国可谓“姗姗来迟”。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里的脏乱差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北平刚解放时,平房、胡同较多,厕所的形式大多是“粪坑”,这一类公厕多是露天的旱式公厕,主要靠人工清掏。20世纪60年代中期,北京市政府决定对户厕进行彻底改造,以街坊公厕取而代之,拉开了北京市第一次公厕革命的序幕。之后,城市公厕进行了多次“革命”,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厕的建设管理取得长足进展。截至目前,全国城市和县城环卫公厕数量已达19.6万座。

  城市公厕建设数量的增长,不像栽一棵树,“种”上就完成一大部分了。实际上,城市公厕的增长也要经历很多“波折”,最突出的就是选址难题。“厕所有用,但不要离我家太近”。这一普遍认知让厕所的“落地”成了老大难问题。许多地方的公厕在建设过程中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部分居民由于对公厕异味、朝向、距离等方面心存疑虑,即使空地存在便溺积存、垃圾堆放等现象,依然强烈反对公厕建设工作。甚至有个别居民采取过激行为,掀翻工地围挡、人为破坏地基地梁,一度导致工期延缓。

  青岛市市南区贵州路公厕的建设过程中也经历了这种遭遇。为了能够彻底治愈部分居民的“心病”,该市城市管理局多次进行现场踏勘,通过召开工作调度会、张贴“致居民的一封信”和发放调查问卷,进一步畅通居民表达机制,并结合周边居民的思路与诉求,对公厕朝向、通风、视觉感受等方面进行多次调整完善,最终获得居民的一致认可,使公厕得以顺利建成。通过不懈努力,贵州路公厕投入使用后不仅实现了全程零投诉,还彻底刷新了居民对公厕的传统认知,更进一步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变“邻避效应”为“邻利效应”,改“避之不及”为“纷至沓来”。

  从有到优 实用为先

  在追求方便与舒服方面,人们总是“得寸进尺”。人们对厕所舒适度的追求从未停止过。在长期发展及相互的“比较”中,公共厕所不仅在量上大有增长,在“质”上更是下功夫。而质的重点就在于“实用性”。

  公厕建设标准的不断提升是公厕品质提升的基础。北京市城市管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许春丽介绍说,目前,公厕建设的标准不断提高,国家标准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标准》、《环境卫生技术规范》、《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行业标准有《活动厕所》、《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环境卫生设施设计标准》等。商业街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公共绿地及其他环境要求高的区域的公共厕所建筑标准不应低于一类标准;主、次干道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沿线的公共厕所不应低于二类标准;其他街道及区域的公共厕所不应低于三类标准。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女性如厕排队时间长、行动不便者如厕难的情况,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新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规定,在人流集中的场所,女厕位与男厕位的比例不应小于2:1;在其他场所,也有男女厕位比的计算方式。第三卫生间的设置也提高了标准,如位置宜靠近公共厕所入口,以方便行动不便者进入;内部设施不仅包括成人用厕具,还宜设置儿童坐便器、洗手盆及安全座椅。多功能台和儿童安全座椅应可折叠并设有安全带。

  一进入公厕,除了在意如厕环境是否干净,感受更深的则是有无臭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厕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公厕除臭的发展史。而对于“除臭”方式,各地都大不相同。在最基本的通风除臭基础上,有的采用清新剂除臭、有的利用植物除臭、有的利用真空原理在如厕后直接把臭味“吸”走。可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除臭技术越来越先进,臭气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小。

  新建的厕所干净舒服了。那些原来就在的老厕所怎么办呢?

  对旧有厕所进行升级改造,也是提升厕所品质的重要内容。但是升级改造有时候比新建一个公厕还要难。例如有的厕所在小巷里,建造材料的运输不方便用车辆运进去,只能靠施工人员用小推车运输。有的地方创新思路来提升厕所的“含金量”。在山东省日照市,公厕改建与垃圾中转站配置在一起。每一个公厕紧挨着的就是垃圾中转站,这样的组合方便环卫工人作业,也减少了垃圾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还有更暖心的,现在已经有不少地方的厕所增加了一些方便的小物件,如洗手液、免费厕纸、常用药品、各种图书等,有的还根据实际条件配置了环卫工人休息室、活动室、健身器材等。

  从建到管 温馨服务

  “三分建,七分管”。这里的“管”,就是管理,就是服务。

  在“厕所革命”的推进中,各地非常注重公厕的管理。出台相应的管理标准,以保持公共厕所的干净、卫生,并加强管理考核。与此同时,各地也根据当地特点和实际需要,增加了一些“特色”内容,形成特有风格。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公厕也插上了智慧的翅膀。通过手机App找厕位,通过扫二维码获取免费手纸,通过智能设施监测厕所环境……这些智慧功能的植入,让公共厕所的管理也变得更加便捷起来。

  不仅如此,有些地方还利用“管”解决了厕位不足的问题。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黄瑾介绍说,女性如厕时间普遍比男性多很多。现在有些地方通过减少男性大、小厕位来达到男女比例合适的要求。也有一些用地紧张的地方,采用设立无性卫生间的方式,通过“管理”增加所需厕位。如有些无性卫生间的门是有区分作用的,在男性多时或女性多时,把某个门关上或打开,可以增加或减少该性别厕所的厕位。

  做好公厕建设管理这件“天大的小事”,就是给城市的“里子”再增厚度,给城市居民再添温暖。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