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环保科技>>科技创新>>

陆梅:把“最难推广的一件小事”办好

  本报记者 颜 晗


图为陆梅(右)正在参加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这是您的积分卡,请拿好,攒够15至35分,就可以到咱们小区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点兑换小礼品。”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方兴社区新胡李居民区的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前,督导员正在为准确破袋分类投放垃圾的居民发放积分卡。

  自2021年8月新胡李居民区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度以来,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也越来越好。在这些改变的背后,离不开居委会主任陆梅的努力。

  “起初,有的居民不懂得垃圾分类的意义,觉得垃圾分类是多此一举,嫌麻烦,不愿意配合。”陆梅回忆说,2020年10月底,新胡李居民区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但一开始效果并不理想。

  如何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度和精准度,成为陆梅每天都会思考的问题。“谁都不愿意被说教,采用鼓励的方式应该会更奏效。”有了这个大体思路,陆梅随即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商讨出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的方案。

  积分兑换制度实施之后,尤其受到社区老年人的欢迎。“老年人记性不好,常常记不住分类要求,所以一开始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准确率都不高。”据陆梅介绍,当社区一些老年人使用积分卡成功兑换生活日用品之后,认识到垃圾其实也有价值,再加上志愿者的科普讲解,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就增加了,也带动家人一起行动。

  参与度上来了,但是在楼道原撤桶位置等地方随意丢弃垃圾的情况仍然时有发生。对此,陆梅又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推出“垃圾分类楼栋大比拼”活动。

  “我们设置了楼栋积分,当社区工作人员巡查时发现哪栋楼的楼道里有乱扔的垃圾,就扣1分。”陆梅介绍说,每周进行一次积分评比,积分最高的楼栋评为“垃圾分类先进楼栋”,不仅可以获得锦旗,还可以在周日晚上获得一次全楼栋居民“欢乐大抽奖”的机会。此举激发了居民共同维护家园环境的责任心与信心,在小区掀起了一波居民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的热潮。

  “当个人的不文明行为会影响整栋楼的荣誉时,居民之间就会自发地相互监督、纠正。有的居民看到楼道里有他人乱扔的垃圾时,甚至会随手帮忙带到集中投放点扔掉。”陆梅很是欣慰。渐渐地,乱扔垃圾的现象几乎消失不见,居民定点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新胡李居民区经常有新住户入住,如何让垃圾分类维持在稳定的水平便成了一个难题,而“垃圾分类楼栋大比拼”活动的开展,让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以前,我们采用‘笨办法’,每当有新住户入住,社区工作人员就上门一对一进行宣传讲解。”陆梅说,但是这无疑为社区工作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现在,有的新住户入住前,担心不了解我们社区的垃圾投放具体点位和分类要求,会主动在微信群里询问。群里热心的居民就会主动介绍,有的甚至在群里晒图分享自家的分类小技巧。”陆梅坦言,垃圾分类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这让她充满了成就感。

  除了用“小奖励”激发居民分类热情,如何让居民更直观地了解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意义,陆梅和同事又想出一招。

  走进新胡李居民区的一个特别的“小房间”,可以看到用厨余垃圾制成的手工皂,易拉罐和旧衣物“变身”手工艺品……麦秆、易拉罐、废纸盒等废弃物只要进了这里,就能够充分利用,成为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这里,就是陆梅牵头成立的垃圾分类“循环实验室”。

  自该实验室成立以来,由社区十几位退休阿姨组成的“艺来艺往手工坊”成为主力,一有时间,她们就会用易拉罐、旧衣服等进行二次改造,变废为宝。到了假期,这里还成了社区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堂。

  “今年暑假,社区托教班开设了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系列课程,其间,孩子们带着废弃的矿泉水瓶子、易拉罐、废纸盒等来到这里,在社区人员指导下制作各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工艺品,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领会到垃圾分类的意义。”陆梅说。

  随着垃圾分类的推广越来越深入,新胡李居民区的垃圾分类参与率和准确率也越来越高。“垃圾分类曾经被我的同事们戏称为‘最难推广的一件小事’,但是几年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效果很明显。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努力,积极发挥基层治理的力量,把这件‘关键小事’做到实处。”陆梅表示。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