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保科技>>科技创新>>
新技术赋能垃圾分类回收
- 时间:2022-05-09 08:58
-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 查安庆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全面提高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率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抓手。过去,我国垃圾回收利用主要依靠拾荒者和应运而生的废品回收产业链,由于缺乏相应的规范、未成体系,因而垃圾回收利用率很低,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推进,已初步建成包括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环节在内的垃圾分类与回收体系。毋庸置疑,随着垃圾分类与回收体系的不断优化升级,未来其将是推进城市垃圾管理进一步精细化的主要路径之一。
近年来,各城市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参考国外成功经验做法,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体系建设探索实践持续发力。综合来看,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基于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分仓模式或前置仓储回收模式;二是多方参与的精细化、智慧化、体系化管理模式;三是覆盖两网融合的全链条工作模式。在具体做法上,主要采取了“建立全链条数据系统,实施精准化管理;融入智慧化技术,提升管理和运营绩效;增强设施仓储能力,优化区域网络体系;鼓励多方参与和监督,促进社会共治”等优化升级方式,有效提升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工作的整体绩效。
垃圾分类与回收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涉及垃圾管理运营格局跨区域整体性、全过程性考量、智慧化融入、精准化管理等方方面面。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各地生活垃圾分类与回收体系的优化升级正面临着“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不健全,激励约束作用有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能力欠缺;市场化运营水平不足,体系整合程度不高;‘互联网+’融合不够,信息化、智慧化和体系化运行不足”等共性问题。下一步,需要推动回收体系各环节的有效衔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用市场化手段推动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回收,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智慧化水平,实现回收体系建设和运行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通过新技术赋能,提升垃圾分类回收全过程、体系化、智慧化和精准化管理水平,一直是垃圾分类产业链升级转型的动力。相关专家建议,从城市管理角度来说,将现代信息化智慧技术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融合发展,统筹组建垃圾分类与回收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全过程、能监管和可追溯的数据链与物资流,可以动态掌握各方面垃圾的产生、运输、回收、处置信息,精准开展工作调度,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监管效率。从有利企业运营角度来说,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鼓励参照物流快递行业政策,对回收行业车辆配备、通行区域、上路时段等予以支持并出台规范化管理措施,完善再生资源类固体废物跨地区运输备案机制,提升再生资源跨区转运效率。通过新一代分类回收和运输、处置设施体系的联网应用,改革和优化目前“点、站、场”的回收组织结构。从方便居民参与角度来说,应该鼓励居民运用手机小程序等移动媒介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对接。居民在各信息平台认证后,实现信息平台互联互认,方便行业监管和税收管理。与此同时,建立激励机制,让每个居民通过移动媒介都能成为社区的保洁员、宣传员、信息员和监督员。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