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环保科技>>环保企业>>

“中国式消费观”制约自主汽车品牌发展

    在全球车市起伏不定的当前,虽然上海车展景象热闹,但其背后依然有许多对于中国车市的现实思考,尤其是国人“贪大求洋”的消费观念急需改变
 
  自主品牌期待突围
 
  在前不久举行的上海车展上,以吉利、奇瑞、比亚迪、长城、江淮等为代表的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推出的新车让观众应接不暇。
  尽管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在十多年的时间内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自主创新的基础薄弱、研发费用投入不足,与国外汽车工业先进国家差距大,成本优势不断缩小,消费者认同度不高等都是其面临的严峻问题。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认为,虽然我国自主品牌在不断进步,但是其品牌形象不佳,直接影响了品牌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而且我国许多自主品牌“大而不精”,不少企业将规模做大,生产线拉长,但是却没有在研发上加大投入,集中度不够,导致每年面世的新车众多,概念车满足消费者视觉需求,但是真正投入市场的精华车却寥寥无几。

  据对中国汽车市场颇有研究的业内专家Ashvin Chotai介绍,外国品牌大概占乘用车70%的市场,主要通过合资企业方式进行运作,这些外资品牌在本土市场有着长期的历史,在其他国际市场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很多品牌他们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可见,相比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外资品牌优势明显。

  能够做出自身特色,成为自主品牌突围的机会。昌河汽车董事长邹文超在上海车展上表示,昌河将推出新的跨界车型品牌“三环标”,目的就是突出自身特色,把“紧凑的宽大”特点进一步体现,打造中国消费者最想要的汽车。

  国内著名越野车生产企业长丰猎豹也在车展上展出新车型,长丰集团董事长刘康林说,SUV是中国消费者非常喜爱的车型,必须要有自主品牌的突破,制造出与国际品牌可以抗衡的产品,以亲民的价格实现市场占有。

  薛一平提出,我国的汽车产业应当立足当前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又要着眼长远,更加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特别是以节能环保和安全为重点,以自主创新之力推动整个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新能源汽车有政策无市场
 
  随着油价不断走高,汽车排放日益成为国内大城市的主要污染源,新能源汽车看起来是个完美选择。各方专家也认为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与国外竞争的一项杀手锏。

  中国贸促会的秘书长徐沪滨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为全球汽车工业划了一条全新的起跑线,也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良好契机,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体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汽车将是大势所趋。“‘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打造‘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长期目标,汽车产业的节能减排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汽执行副总裁陈志鑫说,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际汽车业未来的趋势,也是解决目前我国汽车社会中能源环境问题的必然需求,对我们的生活也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而且,上海已经开始陆续投入200辆新能源公交车上路,其可靠性和环保效益逐步凸现。据上海“双电”公交车的供应商瑞华新能源汽车公司董事长帅鸿元介绍,目前在上海使用的车辆经过多年改进提升,非常可靠,扩大新能源汽车使用,对于环保效益巨大。

  但从实际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有政策无市场”使得新能源汽车正经历“冰火两重天”。

  2012年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两种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但是,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791辆,加上2011年的8159辆,2年卖出2万多辆。成本高、配套设施差、充电难等等都是造成新能源汽车遇冷的重要原因,可见,新能源汽车要真正“开入寻常百姓家”仍需时日。

  不过,海外专家依旧看好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世界著名咨询机构普华永道的最新调查表明,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开发和生产电动汽车及配套技术的市场领先者。普华永道亚太区汽车行业主管合伙人麦卡金汤姆表示:“中国已经到了新能源汽车突破的‘前夜’,到2020年可能保有五百万辆电动汽车。”

  而且,发展电动汽车需要更多社会资源配合。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电力公司总经理冯军就说,目前“零排放”的电动汽车从技术到应用环境都在不断优化,应加快推广。目前上海电力已经在上海建立了12座充换电站,1710个充电桩,铺开了覆盖全市的电动汽车服务网络,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基础服务系统最好的城市之一。
 
  “中国式消费观”急需改变
 
  2013上海车展中名车展台火爆异常,不论是玛莎拉蒂、保时捷,还是奔驰、宝马、路虎……这些展台前总是人满为患,同时名车交易量也是一路高涨。

  “名车热”背后折射着国人汽车消费观的“中国特色”,“贪大求洋”是其明显特征。当今油价不断上涨、能源短缺、空气污染问题愈加明显,而且城市用地紧张,可供停车的空间也不断被压缩,同时物价上涨,车价也有所提高,此时选择公共交通或是小型节能环保型汽车看似应当成为老百姓的新宠,但是,“贪大求洋”的消费观念在不少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在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都更符合他们的出行理念使人类可以走得更远。而中国人的观念,更多被赋予了象征身份与地位的职责,例如近几年悄然兴起的“加长”风,众多品牌在将车型引进到中国市场时,无不选择“加长”使车主享受到更宽敞舒适的后排空间。外国人喜欢性价比高、紧凑的、有良好操控感的车,而更多中国人看重大空间、大排场,名牌风不减。

  中国特色的“贪大求洋”之风,不仅仅不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而且也制约了自主汽车品牌的发展。国内自主汽车需要在技术与制造层面面对竞争,更需要在观念层面面对压力,一些人认为做自主品牌汽车“档次低”、“没面子”,使得自主品牌汽车在推广中遭到冷遇。

  汽车业内专家钟师说,改变“中国式消费观”显得势在必行,拒绝“贪大求洋”,转向绿色节能,不仅为汽车消费注入清新之气,更能促进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胡杰)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