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保科技>>解决方案>>
把“民生小事”办成“幸福要事”
- 时间:2025-10-20 10:38
- 来源:中国建设报
“现在公厕特别干净,外墙还带着熊猫图案,简直像个小景点!”在四川省彭州市牡丹东路散步的市民李阿姨指着不远处的盛世天彭公厕笑着说。这句由衷的赞叹,打开了彭州市把“民生小事”办成“幸福要事”的温暖画卷。
公厕的“绣花功夫”
从“将就用”到“舒心享”
走进盛世天彭公厕,熊猫元素的瓷砖墙搭配柔和的灯光,洗手台旁摆放着绿植,空气中没有一丝异味。
这样的变化,源于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公厕提质升级的不断追求——从最初满足“有无”到如今追求“品质”,把公厕当作城市的“会客厅”来打造。在城区,90座公厕遍布街头,融入了智慧化、适老化和彭州文化元素;在农村,161座公厕兼顾实用与乡土风情,让乡亲们都能用上干净的卫生间。更贴心的是,许多公厕增设了家庭卫生间、无障碍设施,方便老人、小孩、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使用。
“公厕+”的探索更让便利延伸。三环路的一座智慧公厕旁,环卫工人王大爷捧着刚热好的饭菜,坐在驿站内的座椅上说:“现在有了休息室,热饭、喝水、休息都方便,心里暖得很。”这种“一座公厕带活一片服务”的模式,让“小设施”释放出“大能量”。
街头的“温暖坐标”
从“不方便”到“随处见”
在彭州园门口的便民饮水点前,外卖小哥张强熟练地按下按钮,接满一瓶温水。“以前找遍几条街也难寻个饮水处,现在便民饮水点各处都有,再也不用担心‘水荒’了!”
时间回溯到2021年3月,彭州市首座便民饮水点落地牡丹文化广场,市民第一次在街头喝上免费直饮水,收获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如今,在彭州市大街小巷,36个直饮水点如珍珠般散落,为市民提供便民饮水服务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整体面貌。
这样的便民设施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织成了一张覆盖城乡的“便民网”。10座“彭派驿”系列市民驿站分布在城市各处,里面不仅有饮水机、微波炉,还能给手机充电、查询便民信息,成了市民随时能去的“临时小家”。95座爱心驿站则专门为环卫工人、快递员、交警等户外工作者设置,让他们在忙碌间隙能喝口热水、歇口气、避避雨。
散布在街头的“温暖坐标”看似微小,却精准地戳中了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大家在细枝末节中感受到城市的关怀。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还通过实施环卫作业一体化模式,统一了城乡保洁标准;机械化作业率提升到85.1%,既提高了效率,也减少了环卫工人的体力劳动。
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全域一盘棋”的管理思路,让便民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有了保障,确保每一项服务都能落到实处。
服务的“民生答卷”
从“看面子”到“重里子”
在彭州市,基础设施的变迁远不止于公厕、便民饮水点:1778座标准化垃圾分类投放点让“绿色生活”成为新风尚,景观地埋式垃圾收集点把“脏乱差”变成了“小风景”;隆丰环保发电厂每年“吃掉”60万吨生活垃圾,转化出2亿度电,让“垃圾”变成“资源”。这些变化,勾勒出彭州市城市管理提质升级之路——从“重管理”到“重服务”、从“看面子”到“重里子”,核心始终是“以人民为中心”。
家住隆丰街道的市民陈先生说:“现在街道干净了,连扔垃圾都有了讲究,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
从“找厕所难”到“如厕如家”,从“口渴无处接水”到“温水直饮随手取”,从“街头无处可坐”到“驿站就是第二个客厅”……如今的彭州市,正在用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回应着群众期盼。这些精细化举措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化作了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与幸福感。
舒 澎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中国建筑业协会
| 中国建造师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水利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南方电网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中国能源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全球资源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环保设备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