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环保科技>>新闻报道>>

浙江温州:智慧分类构筑绿色生活

  垃圾分类是对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有力践行,也是实施“双碳”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加快生活垃圾分类的推广步伐,从局部试点到全面铺开,已取得初步成效。然而,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随意丢弃未分类垃圾以及混收混运等现象,由于缺乏持续有效的监管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为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温州市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构建可视化、全流程的垃圾分类与市容环卫协同应用系统,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

  聚焦分类一件事 数字赋能谋创新

  温州市垃圾分类与市容环卫协同应用系统由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建设,充分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AI等前沿科技,建立一个覆盖市本级、13个县(市、区、功能区)的垃圾分类统一监管服务平台。通过对全市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流程数据扩面归集,探索“垃圾分类质量不合格提醒”“垃圾房外丢包或满溢AI预警”“有害垃圾监管”“便民回收”等精细化功能,努力构建数智闭环、服管融合的监管机制。

  同时,该项目与省级APP浙里办衔接,打造“瓯小分”应用,推进民生领域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开放。方便社会公众积极参与“便民回收预约”“易腐垃圾纯净度打卡”“垃圾分类知识答题”“垃圾分类科普馆预约”等日常业务场景,在“我要曝光”板块快速反馈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市容环境以及垃圾分类问题。此外,在应用中率先将垃圾分类行为与“碳普惠”体系相衔接,打造全市统一的碳积分与兑换平台,社会公众参与应用板块即可获得积分权益,实现“碳普惠”与垃圾分类双融双促、共同提升。

  深化全流程监管 升级智慧监管架构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州市垃圾分类与市容环卫协同应用系统由环卫综合数据、分类全流程、市容环卫协同、公众服务四大功能模块组成。

  环卫综合数据模块是系统的“智慧大脑”,整合海量环卫数据。平台已纳管全市垃圾屋、垃圾转运站、处置终端摄像头3409个,全市分类转运车辆、环卫保洁车辆2700余辆,保洁人员工牌设备3000余个,初步实现设备、车辆、人员监管全覆盖。此外,所有的环卫运行数据与浙江省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浙江省碳普惠系统、温州市公共数据系统等衔接,实现信息共享与管理协同。

  分类全流程模块注重垃圾分类各环节的精细监管。在投放环节,对全市843个垃圾投放点赋能AI算法,通过视频监管可自动识别垃圾桶满溢、桶外丢包情况,及时反馈相关管理责任单位即时整改。系统上线测试以来,已发布9755条预警,自动识别闭环7660条。在收集与运输环节,对收集的各类垃圾的分类质量和去向实时登记并上传系统,对经常出现分类质量不佳的小区,及时反馈至属地街镇强化管理。在转运与处理环节,对转运站实时监管、收运车落实进出登记,确保转运环节规范运行。此外,通过收运车进出处置终端计量监管、炉温实时监管与预警等功能实现了对处理过程的严格把控。

  市容环卫协同模块助力提升管理效能。该模块广泛涵盖了道路保洁、城镇公厕、市容广告等市容环卫的日常监管与评价内容。通过构建完善的评价与监督机制并借助浙政钉平台的“温州市容环卫”应用,实现了日常巡查、周期性检查等多种评价方式,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日常业务评价的全面性和精确度。在此过程中,能够迅速识别并解决环卫作业中的各类问题,有效推动了管理效能的全面提升。

  公众服务模块注重垃圾分类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精心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公众服务平台移动端——“瓯小分”应用,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通过“我要曝光”板块,市民可快速反馈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市容环境以及垃圾分类问题;通过“分类科普馆”板块,市民可快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通过“每日答题”“每日一袋”板块,市民可检验自己学习的分类知识并获得积分兑换奖品;通过“便民回收”板块,市民可轻松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并获得“碳普惠”积分和权益,让绿色生活成为新风尚。

  温州市垃圾分类与市容环卫协同应用系统的建设,不仅标志着城市管理手段的一次革新,更是深刻体现了城市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坚定实践。该系统通过全面引入智慧化流程,重塑并优化了垃圾分类的管理框架,促使垃圾分类行为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显著提升市民的参与热情及分类精确度。展望未来,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继续推进该系统的广泛应用,旨在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智慧分类“温州模式”,并为全国树立“样板城市”的典范迈出坚实而有力的步伐。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