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环保科技>>新闻报道>>

加强生活垃圾治理 从“短期新”到“长期美”

□ 尹 羽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福祉。黑龙江、陕西、甘肃等地镇村按照上级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求,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和美村镇,让“桃红李白菜花黄,莺啼燕舞蝶儿忙”的景象回归,增强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治标治本相结合 把憧憬留下来
 
  蓝天白云,是民之所愿;绿水青山,是民之所盼;田园风光,是民之所望。杏山的环境改变如泉水汩汩长流,漾在心坎儿里的幸福感如蜜甘甜。
 
  为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杏山镇开展整治行动,并且努力营造和谐宜居的文明氛围,在提升镇村“颜值”的同时,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
 
  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开展环境整治,必须上下共同发力。各村党组织书记以身示范走到最前线,带领村干部和保洁员在村屯主干道、死角、林带和河沟清理垃圾,并将长期存在墙上的广告等一并清除。全镇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开展以“文明健康始于心,爱护家园始于行”为主题的活动,对杏山镇主街道两旁的死角杂物、绿化带的白色垃圾等集中清理,实现村屯环境彻底整治、清除及优化。环境清理后,各村屯还组织相互观摩,学习经验并且总结不足。“这次行动,我们全镇出动各种清理车辆1890车次、人工2616人次,清理生活垃圾300吨,建立堆放点17个,合计投入资金85万元。”杏山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保持治理成果、形成群众行为自觉才是治本之策。杏山镇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作用,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种花栽树播种新希望等志愿服务活动。广大志愿者们在亲力亲为清理生活垃圾之外,还引导周边商户共同参与,营造了“美好环境、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提升了镇村百姓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思想认识,留下了宜居美好新生活的憧憬。
 
党建引领行动强 把效果提上来
 
  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白马滩镇,该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建设美丽乡村为契机,推动党建工作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度融合,打造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良好环境吸引八方游客,助推了旅游等产业繁荣发展,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和环境整治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崭新路径。
 
  党员是一面旗帜。白马滩镇坚持党员先动,唱好整治“动员曲”。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在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生活垃圾治理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人居环境整治领导小组,实行包片责任制,分区域、定目标、划责任,确保环境整治全方位覆盖。镇机关党员干部带头参与,针对主次干道、景区景点、河道沟渠等整治重点难点区域全面清理,不留垃圾死角。
 
  全镇7个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到人居环境整治一线。“我们组织支部党员定期清理村内环境卫生,形成常态化机制,还加强对河道卫生的保洁巡查,及时清理垃圾,确保河道畅通、水质清洁。另外,我们大力美化人居环境,在村内空地种上花草树木,因地制宜地打造小花园、小绿地,为村庄增添生机与色彩,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合理布局垃圾桶和垃圾收集点,安排专人负责垃圾清运工作,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有效解决了垃圾堆积问题,让村庄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相关负责人说。
 
  为建立人居环境整治监督考核机制,白马滩镇定期对镇村人居环境状况进行巡查,突出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后现场交办并建立整改台账,实行日督导、日报告,通过通报、曝光等方式持续跟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同时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镇村干部的工作热情,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让镇村环境从“短期新”走向“长期美”。
 
  “党建赋能在这项工作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目的是将‘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持续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为其他产业发展创造更优条件。”白马滩镇党委负责人表示。
 
多方筹资解难题 把机制建起来
 
  “我每周都带队搞村里卫生,清沟渠、扫大路、捡垃圾。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个大问题,搞好这个工作,很多村子就能够大变样。”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花所镇信河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小龙说,“现在村民都自觉参与到环境整治行动中来,乱扔垃圾、乱焚烧秸秆、乱堆乱放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在信河村,“党小组+网格员+保洁员+志愿者”的人居环境“美容”模式已经初见成效,“小的拆、大的改、脏的清、乱的整、臭的除”在不少村民心中已经成为共识,村容村貌不断提升,曾经的“脏乱差”村已经蜕变成为“整洁美”示范村。
 
  搞好人居环境不仅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群众战”。平凉市各县(市、区)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教育引导群众,累计开展宣传14万多人次,发放资料9万多份,广泛宣传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要求和典型经验,迅速掀起全社会关心关注、干部群众自觉行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热潮。通过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不断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人居环境水平。
 
  以生活垃圾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资金筹集是难题。为了让这项工作形成常态长效机制,当地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化、多渠道筹资”的思路,采取“财政拨一点,筹资筹劳筹一点,项目资金补一点,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结对帮扶”的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通过推行“红黑榜”制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资金花得更有效率、更有意义——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定期或不定期采取联合督查、明察暗访、无人机航拍、媒体监督曝光等方式督查调度,随时交办突出问题,接受群众监督,倒逼各项工作任务高效落实。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