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保科技>>新闻报道>>
绿色共治 “分”出文明新貌
- 时间:2022-05-30 09:15
- 来源:中国建设报
本报记者 胡春明 尚丹宁
江苏省苏州市绿色共治“分”出文明新面貌,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古老而年轻的姑苏城。近年来,苏州市从源头、中端、终端全链条办好“心窝子工程”、做实“脚板子工程”、力推“腰杆子工程”,垃圾分类迈入“持久战”新阶段。
叩开家门和“心门”
给百姓更多责任感、获得感
说起苏州市推进垃圾分类卓有成效的居民小区,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的富康新村当属其一。早在2020年6月《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前几个月,富康新村从小区管理者到660户业主,就开始了垃圾分类工作。从拿着清洁屋设计图纸一户户敲门解释,向居民发“邀请函”带大伙儿去参观垃圾收集站;到翻垃圾袋找线索,专人对接乱扔的“关键户”,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等齐上阵,工作很快见效。小区物业管家表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三定一督”(定时定点定人督导)后,居民的垃圾分类参与率从最初不到30%提升到如今的99%,投放准确率达98%。实行垃圾分类前,富康新村每天要收运垃圾40桶,现在集中到清洁屋内每天收集垃圾12桶,其中厨余垃圾2桶左右,大家都在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居民们纷纷表示,小区环境更干净、更整洁、更优美了。
从“随时”到“按时”,从“随手”到“分类”,在打响“攻坚战”的日子里,每个小区都在经历垃圾分类给生活带来的改变。来自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班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市5198个居民小区全部实行垃圾分类“三定一督”,超过10万个零散的垃圾投放点位被取消,1.46万个清洁屋成为小区标配。近两年来,小区厨余垃圾分出比例由之前的5%提高至40%。随着垃圾分类星级小区评定工作逐步展开,全市已有五星小区97个、四星小区292个。
数据变化的背后,是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为了让群众从心底里支持垃圾分类,全市各地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全民参与,打造了昆山市“六点半‘垃’家常”、太仓市“跑楼天团,红动娄城”、姑苏区“党建红、执法蓝、环保绿”、苏州工业园区“蒲公英计划”等具有地域特点的垃圾分类宣教品牌;同时大力发挥“以法促分”的作用,出动执法力量76.1万人次,对个人处罚33.7万起。通过增强百姓的“仪式感”“责任感”“紧迫感”“获得感”,逐步把“新时尚”转变为“新习惯”,让所有小区“经得起看、经得起闻、经得起问、经得起查”。
用“指尖文明”
擦亮美丽苏州“新窗口”
践行垃圾分类,家庭和小区是最基础的单位。而要真正推行这个“新时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尤其是公共机构的先行努力。
2020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30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一学生收到了《给新生的一封信》,内容是关于如何在苏州做好垃圾分类。在这里,规范掌握垃圾分类技能,被列入了学生们的日常必修科目,直接与学分挂钩。
参与推进这项工作的该校后勤管理处物业管理科科长陆体艳说,2021年年初,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校园内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三定一督”工作。从2021年10月中旬开始,他们在校园及各个二级学院,完成了“撤桶并点”,分别设置了9个集垃圾分类投放和知识宣传功能于一体的集中分类亭;招募并培训学生及老师组建起志愿督导员队伍,并给全校2800多间学生宿舍、教室和办公室配置了分类垃圾桶。督导员除了每天早晨及中午守在分类亭指导监督、踩着饭点检查食堂厨余(餐厨)垃圾分类处置情况外,还会不定期对学生宿舍的分类情况开展突击检查和知识抽查。经过考核,该校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5%以上;在苏州市垃圾分类专家组进校检查中,成绩也都超过95分。
去年以来,全市公共机构的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成效显著,市级党政机关、省直机关、在苏大专院校的垃圾分类督导评价优秀率达到100%,示范作用凸显。
而在各大商圈、商业综合体、热门景点等公共场所,做好垃圾分类,同样是一股文明“新风尚”。
苏州市中心裕兴记门店每天接待的顾客有近千人,厨余(餐厨)垃圾产生量庞大。从以前只分干垃圾和湿垃圾2个垃圾桶,到在后厨区域规范设置4个垃圾桶,每天清倒2次;从顾客用完餐习惯性把纸巾丢进碗,和剩下的餐食混在一起,到自觉把垃圾正确投放到门口的分类垃圾桶里,无论店家还是顾客的行为习惯都在改变。
在文化旅游窗口之一的寒山寺,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内容和相关分类设施随处可见。据寒山寺的工作人员介绍,如今,不仅本地游客会自觉将香火垃圾扔进其他垃圾桶中,外地游客也会主动询问该如何正确投放。每一处美丽苏州的“新窗口”,正在被“指尖文明”进一步擦亮。
打消“前端分,后端混”顾虑
练出垃圾治理硬实力
2021年,从连接投放和处置两端的收运环节,到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的终端处置环节,苏州市也展现出了新面貌。
收运处一体化作业的苏州工业园区华衍环境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运行后,每天约有530吨厨余(餐厨)垃圾被运到这里,通过高负荷厌氧消化工艺转化成超过3万立方米天然气,送到市民家中。为了规范收运行为,园区针对提交收运申请、现场勘察确认、约定收运时间、确定收运线路等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流程,确保厨余(餐厨)垃圾分出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收运和处置。统一配置的50辆收运车上均装有智能化监管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对车辆轨迹、车速及驾驶员行为进行监管,确保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同时,对所有商户和小区应收尽收。而随着市民分类及商户分类准确率越来越高,厨余(餐厨)垃圾的收运效率有了质的提高。
据了解,目前,全市10448辆收运车辆每天按照“不同人员、不同车辆、不同要求、不同去向”的要求,把各类垃圾送达正确的去处,并同步完善“易丢丢”等互联网+垃圾分类平台应用,建立起70余支上门收集队伍。
垃圾分类圈子里,有句“行话”叫“终端不硬,腰杆子不硬”。只有终端处置能力有了保障,才能打消市民“前端分,后端混”的顾虑,让源头分类工作开展得更有信心。
2021年11月7日,七子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提标改造项目二阶段工程投用,接收处置了首批来自市区的生活垃圾。与团队持续攻坚的苏州市环卫处固废管理中心监管科科长钱寅飞盼来了新项目的启用,也算“了了一桩心事”。他说,自此,不仅市区生活垃圾日处置能力提升了2250吨,生活垃圾处置热量转化成电能的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约30%,更先进的烟气处置工艺也更加环保。
为了突破垃圾处置能力不足的难题,目前,苏州市已建成建筑(装修)垃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厨余(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7类终端,其中包括垃圾焚烧设施7座、厨余(餐厨)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0座、中小型处理站248座、建筑(装修)垃圾处置设施6座、园林绿化和大件垃圾处置点61座、大型可回收物分拣中心25座,垃圾日处理能力总计近4万吨,与现有处置需求已基本匹配。
“三增一减”趋势明显
经受三大考验“分”出新常态
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带来的变化,有的实实在在看得见,有的却是潜移默化的。
记者从苏州市垃圾分类工作专班了解到,2020年以来,全市生活垃圾“三增一减”(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量增,其他垃圾量减)趋势明显。2021年,苏州的其他垃圾20多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负增长率为6.4%。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班专职副主任、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陆继军说:“这些数字市民感受不到,却实实在在反映着大家努力的成果。”
作为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苏州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处于“排头兵”位置。“垃圾分类难,因为它不仅是对居民生活习惯的变革,也是对垃圾清运处置组织体系的重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陆继军表示,终端建设环节考验地方政府的眼光和担当,收运环节考验环卫主管部门与时俱进的组织管理水平,源头投放环节考验基层创新社会治理能力和成效,经受这三大考验,垃圾分类工作才能形成闭环,取得实效。接下来,苏州市城市管理部门将从推动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完善垃圾分类信息化管理、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完善垃圾分类配套制度这4个方面深度推进,让百姓在践行“新时尚”中有更多获得感,“分”出绿色共治新常态。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