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保科技>>新闻报道>>
宜春:打造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
- 时间:2022-03-21 08:43
- 来源:中国建设报
本报记者 胡春明 尚丹宁 通讯员 甘永红
作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试点工作的“先行者”,江西省宜春市通过4年的实践探索,在全国地级城市中率先实现垃圾分类区域全覆盖,市民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均达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保持在35%以上,为地级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模式,陆续吸引省内外近百个城市考察团前来参观考察。
齐抓共管
变共识为共为
宜春市以2018年2月召开“万人大会”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为起点,在市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26个成员单位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互为联动的工作局面。各单位“一把手”带头抓,成立专门小组、设立联络员做好本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垃圾分类”原则,抓好单位所属行业、协会垃圾分类工作。如,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推进;市委组织部号召各级党组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市委宣传部统筹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市妇联和团市委充分调动妇女同志、志愿者等基层力量深入宣传引导等。
宜春市所辖9个县(市、区)参照中心城区并借助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工作同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当前,所有县(市、区)已实现其他垃圾焚烧处理,厨余垃圾处理厂建设稳步推进、分类运输体系逐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拓展并取得良好分类效果。
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宜春市、区两级均增设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各区所属街道、社区分别按照“分管领导(党支部书记)+专职管理人员”的“1+5”“1+3”模式配置指导员370名,组建工作队伍;居住小区按每300户、商业街按每100户的比例因地制宜配备督导员2171名,搭建了市、区、街道、社区、督导员五级管理体系。袁州区湛郎街道创设“垃分之家”“环保可回收屋”,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新时尚。
“大骨头是其他垃圾,小骨头是厨余垃圾。”宜阳学校二年级的曹慕芩小朋友和她的同学一样,都是垃圾分类小达人。宜春市将垃圾分类纳入校园教育,编发幼儿、小学、中学版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地方特色教材15.5万册,利用“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等进行宣传教育,开展知识竞赛、手工艺制作、黑板报比赛等主题实践活动约1000余次,强化教育效果。在中心城区45所中小学、4.5万名学生中开展“小手拉大手、分类齐动手”暨“垃圾分类打卡”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合力。
同时,宜春市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在职党员当好“宣传员、示范员、督导员”。袁州区凤凰街道专建小区建于20世纪70年代,曾经是有名的“脏乱差”小区,在这里实行垃圾分类面临极大挑战。凤凰街道党工委书记张耀亮了解情况后,立即在该小区成立党支部,形成“党组织牵头、党员志愿者管理、居民参与”的工作局面,使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吸引外迁住户纷纷回流。目前,中心城区共有34499名党员干部、21630名志愿者、445个公共机构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构建从源头到终端处理系统
变点线为全域
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是丝丝入扣的系统工程。生活垃圾能否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决定了该项工作的成功与否。
宜春市高度重视生活垃圾的终端处理工作,提前规划启动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目前,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已于2020年建成并投产运行,日处理能力达1000吨;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接近尾声,计划于2022年3月底运行,日处理厨余垃圾300吨;可回收物由运营服务企业、垃圾分类督导员、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分别负责运输、处理;有害垃圾统一由运营服务企业交与江西东江环保有限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随着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的投入使用,中心城区已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5%以上的目标。
宜春市通过建立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标准化体系,以点带面、以线带片,逐步推进全域覆盖。
袁州区新康府街道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居住在辖区千年美丽小区的多数为“农民变居民”、改制职工和外来进城就业人员等。实行垃圾分类以来,街道党委书记钟芳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盲区、无死角的全流程、全方位监管,把一个“不被看好”的小区打造成了宜春市的垃圾分类标杆小区。新康府街道连续4年荣获“先进街道”称号,千年美丽小区共接待50多场(次)参观团来学习垃圾分类经验。
2018年5月,宜春市在中心城区试点创建了4个示范片区、11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示范线路,达到预期效果后,于当年12月推广至29条,2019年稳步推进区域全覆盖。目前,中心城区81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线路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开创垃圾分类工作新局面。
构建保障体系和督导体系
变“柔性”为“刚性”
为解决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的投入以及运营管理问题,宜春市委、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建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包括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外发包垃圾分类收集亭、分类桶、收运车等垃圾分类设施采购及运营服务等。截至目前,宜春市中心城区投入资金超10亿元,其中用于终端建设的资金达7.6亿元。
3月1日,《江西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首日,宜春市袁州区新康府街道开出首张罚单。为建立法治化治理体系、加大刚性执法力度,早在2017年12月,宜春市就启动了《宜春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批准,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条例系江西省首部生活垃圾管理法规,标志着宜春市垃圾分类工作正式走向法治轨道。宜春市还出台了源头减量制度、厨余垃圾就近自行处置办法等规章制度,与该条例配套使用。同时,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与专项执法行动,先后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000余份,办理行政处罚案件近700件,处罚金额数万元,有效提升了垃圾分类执法监管水平。
只有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把“柔性”变“刚性”,才能打造出一支执行力强、使命必达、敢于担当的优秀团队。
宜春市明确将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成绩纳入对各县(市、区)及市直单位的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采取专项调查、抽样调查和实地核查,对中心城区全域进行调查评估,作为考核参考依据。
此外,宜春市建立智慧管理平台,将积分兑换、第三方考核和智慧环卫相结合,采集录入住户信息、督导员信息和片区信息等数据,运用互联网技术对生活垃圾收集、投放、运输、处置等各环节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
目前,宜春市中心城区4个示范片区的81条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线路常态化运行,遍及13个街道(乡镇)、105个社区(村)、886个居民小区、22.23万户居民、445个公共机构,覆盖人口约62万人,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在2021年第三季度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中,宜春市位列中等城市中第一档第4名。各县(市、区)公共机构垃圾分类工作已实现全覆盖,建成区居民社区覆盖率达70%以上,农村地区普遍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并取得成功经验。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