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保科技>>新能源利用>>
推动能源基础设施绿色智能融合发展
- 时间:2025-11-20 08:48
- 来源:未知
任育之
《人民日报》(2025年11月20日 第 02 版)
传统能源基础设施立足化石能源,特征是能源集中生产、向用户侧单向输送,包括大型电厂、输配电网、油气管道等。随着能源生产消费方式变革和新技术新模式的快速发展,能源基础设施在系统形态和运行方式等方面发生新变化。一批具有绿色、智能、融合等新特征的能源基础设施加速涌现,共同构成新型能源基础设施体系。
“十四五”时期,国家能源局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全环节全链条向新、向绿、向智转型,取得了积极成效。比如,在传输侧,特高压、柔性直流等技术显著提升“西电东送”绿色化和灵活性水平,清洁电量在全国跨省区输送电量中的占比约六成。探索建设绿色氢氨醇等新介质输送网络,内蒙古乌兰察布至京津冀地区长距离、大规模绿氢管道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在存储侧,高水头、大容量抽水蓄能和中小型抽水蓄能多元发展、协调配合;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占全球比重超四成。在用户侧,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深入推进。集成电、气、热、氢等多种能源的综合能源站快速发展,绿电直连等新模式加速涌现。
“十五五”时期,国家能源局将加力建设新型能源基础设施,优化能源骨干通道布局,力争到“十五五”末初步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
推动绿色发展,坚持风光水核多能并举,提高非化石能源供给能力。推动煤电由基础保障性电源转为支撑调节性电源,科学布局抽水蓄能,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加快建设适配高比例新能源的新型电力系统。
推动智能发展,拓展形成一批“人工智能+能源”典型应用场景,加快建设智能电网,建设智能化调度体系。加快煤矿、电厂、油气田等传统能源基础设施数智化转型。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虚拟电厂、车网互动等新模式新业态。
推动融合发展,统筹“西电西用”与“西电东送”,加强新能源开发和用能产业集成融合发展,引导产业向清洁能源富集区域合理布局。加强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一体开发、融合发展,推动电力、热力、氢能系统等实现多能互补、灵活互济。推动能源与工业、建筑、交通系统融合发展,建设一批零碳工厂和园区。
(作者为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本报记者丁怡婷采访整理)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中国建筑业协会
| 中国建造师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水利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南方电网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中国能源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全球资源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环保设备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