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保科技>>科技创新>>
七试点地区碳交易平台或将年底全部上线
- 时间:2013-10-09 14:45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简介:在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之后,湖北也加快了碳排放权交易的步伐。9月初,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总监施逊涛证实,注册资金1个亿的湖北碳交易所将于近期揭牌。
在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正式启动之后,湖北也加快了碳排放权交易的步伐。9月初,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总监施逊涛证实,注册资金1个亿的湖北碳交易所将于近期揭牌。
自2011年国家发改委明确七地开展试点工作、鼓励条件具备的地区先行先试碳排放权交易以来,各地纷纷出台碳交易管理办法,多个省市的碳交易市场正在形成。然而,中国碳交易还处于前期摸索阶段,虽然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是大势所趋,但现在看来仍然是空中楼阁。
深圳:
百个交易日成交金额700余万元
“2010 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2267.8 万吨、2273.6 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1 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等13个重点区域,是我国经济活动水平和污染排放高度集中的区域。
为完成“十二五”期间确定的“单位GDP能耗下降16%、碳强度下降17%”的目标,中国尝试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11年10月,国家发改委明确上海、北京、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鼓励条件具备的地区先行先试碳排放权交易。上述七个试点地区均位于我国污染排放高度集中的区域。
“目前,我国的碳排放交易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基于项目的自愿减排交易体系,但这种交易体系不具有强制性,企业减排动力不足;国家发改委主导在7个省市进行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属于第二种途径,也就是为这些地方的企业设定碳排放上限,要求企业据历史排放量和行业基准线确立自己的配额,如果企业的实际排放低于其配额,可以将多出的配额交易。
今年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率先在全国上线运行。首吃螃蟹的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在运作首日完成8笔交易,成交21112吨配额。《中国经济周刊》从深圳交易所独家获得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约100个交易日内累计交易量为113855吨,成交金额为7120238元。
与全球最大的欧盟碳交易体系相比,这个数据显得微不足道。“在2012年,欧盟交易了90多亿吨的交易量,今年估计也会轻松的超过90亿吨,”美国洲际交易所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杰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七地碳交易平台或将年底全部上线
在上海,专注于碳交易的上海环境能源所,早在2011年就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增资扩股,注册资本2.5亿元人民币,成为全国首家股份制环境交易所。
“我们主要做的就是将配额分配给企业,企业通过我们的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到年末进行清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般情况下,如果企业进行节能,可以把多余的配额卖出去,如果今年配额不够,就要进行购买。”
宾晖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交易所建设初期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前期制度的设置、配额分配方案、核查标准的制定等,都是较为困难的工作。只有完成前期这些工作的设定,才能保证后面规范工作顺利进行……在交易所运行之后,还要担心交易量不足、交易不活跃的问题。目前,深圳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而这应该是碳交易都会存在的问题,也是我们上海以后将会面临的挑战。”
上一篇:汉中市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工作
下一篇:家电创新风向标:节能 智能 人性化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