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环保科技>>解决方案>>

低值可回收物如何走出『鸡肋』困境

  □ 余潜山
 

  随着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管理向精细化推进,低值可回收物作为可回收物家族中一个特殊角色,成了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立健全的“拦路虎”。低值可回收物常见种类主要有塑料泡沫、废玻璃、废软包装等,需要经过“化零为整”规模化回收、集中处理才能重新获得循环使用价值。一直以来,不少城市的市民和社区反映,塑料泡沫及废玻璃少人问津,面临回收难题,呼吁完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

  “不值钱,没人要”,是低值可回收物身上的标签。利润空间有限、回收难度大、市场无序化经营是行业三大痛点。过去由于没有分类到位和分类收运,加工价值低,很少企业有意愿有能力接收处理,导致大量低值可回收物被当作其他垃圾处理或直接焚烧处理,加大了生活垃圾末端设施处置压力。从回收行业现状看,塑料泡沫体积大、密度低,运输环节成本就是一道关卡。同样,玻璃制品虽然密度大但价值较低,回收企业仅靠中间差价往往也入不敷出。低值可回收物少人问津的情况不仅出现在线下。调查发现,在一些针对可再生资源提供上门回收服务的线上小程序中,一些低值可回收物标价或积分通常为“0”,甚至出现无法估价情况。业内人士认为,当下如果单靠市场调节很难使低值可回收物完全融入到回收体系当中。尤其是在回收者有选择空间的情况下,出现利大抢收、利小少收甚至无利不收的情况,是正常的市场选择。

  出于建设生态文明、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的迫切需要,为破解难题、重构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实现可回收物“应收尽收”,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公布动态调整的低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实施回收政策性兜底。上海市出台方案,明确落实属地政府对可回收物进行补贴的主体责任;对低值可回收物给予专项资金补贴等。广东省明确要求各市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低值可回收物回收政策支持力度,委托第三方机构或依托供销系统承担低值可回收物规模化回收处理和公益性兜底回收,有条件的地市对公益性兜底回收给予财政补贴。福建省福州市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调节市场失灵部分,鼓励再生资源企业参与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工作,促进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不同城市回收情况具有阶段性,回收目录清单内容也不一样,而启动低值回收政策的城市已经初步收到成效。

  低值可回收物不应该是“鸡肋”。怎样才能让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行稳致远?行业专家认为,解决低值垃圾回收成本收益倒挂,政府角色是关键,但从长远看,企业作用也不能缺位。一些地方政府的做法是直接以经济补贴“兜底”回收低值可回收物等,通过转移支付,把回收不经济的东西都“包圆”,但更值得推荐的参与方式是落实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从国外成功经验看,由生产者直接履行回收责任、承担回收费用,既可以提高难回收物回收率,又可以反向促进企业革新产品和包装设计,减少垃圾产生。目前,我国已经在废旧家电回收等多个领域开展相关探索。同时,从对分类回收环节的政策扶持转向对中端高值化利用平台建设和市场化运营的扶持,通过发挥平台统计管理、研发、宣传教育和对接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等功能作用,实现低值可回收废弃物“垃圾”属性向“资源”属性转变,从而为源头分类提供持续动力,也是值得重视的行业方向。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