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保科技>>环境产业>>
分享节能政策红利 建筑节能市场空间巨大(2)
- 时间:2013-08-19 11:31
- 来源:中国证券报
被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强调及引导,其中对“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着墨不少。与建筑节能有关的内容主要有几点:一是“新增面积”。即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0亿平方米以上;二是“提高标准”。即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推动政府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及大型公共建筑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三是“存量改造”。即完成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6000万平方米。
政策红利对达实智能这样的企业无疑是一个利好,但到具体落实过程中仍然可能存在困难。刘磅告诉记者,最现实的一个困难是资金来源,另一个是风险顾虑。他称,建筑节能目前面临一个尴尬局面,有钱的企业不屑于节能,没钱的企业无暇于节能;虽然政府高层关注节能,但地方基层担忧节能技术和投资回报风险。这些现实的因素制约了建筑节能的市场发展。
不过,未来这种情况可能出现根本性好转。一个是节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成为各地的“硬指标”。另一个是创新的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由企业来承担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同时分享节能收益的商业模式不断被成功证实有效。深圳市民中心就是生动一例。
刘磅称,现在企业和政府节能,已从自愿节能进入到了依法节能的阶段。几个月前,深圳通过了地方法规,即碳交易的特区法规定,第一批就有200个建筑进入碳交易所。另外,基于深圳市民中心建筑节能率先示范成功,现在深圳市要展开全市405万平米既有建筑的合同能源管理的改造,主要集中在公共建筑,包括政府建筑和公共商业建筑。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规模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
刘磅指出,建筑节能属于大市场、小企业,未来一定会形成产业的聚集,成长空间巨大。他说,“我们的发展空间有500亿、干20年都不用转型。即使发展到1000亿,也占不到七八成。”
政策红利对达实智能这样的企业无疑是一个利好,但到具体落实过程中仍然可能存在困难。刘磅告诉记者,最现实的一个困难是资金来源,另一个是风险顾虑。他称,建筑节能目前面临一个尴尬局面,有钱的企业不屑于节能,没钱的企业无暇于节能;虽然政府高层关注节能,但地方基层担忧节能技术和投资回报风险。这些现实的因素制约了建筑节能的市场发展。
不过,未来这种情况可能出现根本性好转。一个是节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成为各地的“硬指标”。另一个是创新的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由企业来承担技术风险和投资风险,同时分享节能收益的商业模式不断被成功证实有效。深圳市民中心就是生动一例。
刘磅称,现在企业和政府节能,已从自愿节能进入到了依法节能的阶段。几个月前,深圳通过了地方法规,即碳交易的特区法规定,第一批就有200个建筑进入碳交易所。另外,基于深圳市民中心建筑节能率先示范成功,现在深圳市要展开全市405万平米既有建筑的合同能源管理的改造,主要集中在公共建筑,包括政府建筑和公共商业建筑。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规模化推动合同能源管理。
刘磅指出,建筑节能属于大市场、小企业,未来一定会形成产业的聚集,成长空间巨大。他说,“我们的发展空间有500亿、干20年都不用转型。即使发展到1000亿,也占不到七八成。”
(责任编辑:米糊)
上一篇:信息消费将成为拉动消费增长重要一极
下一篇:贴心服务助推园区企业发展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三峡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化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