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环保科技>>环境产业>>

能源焦虑背后的新能源发展难题(2)


 
  然而,过去10年,美国兴起页岩气革命,以具有商业吸引力的价格释放了大量以往无法采掘的储量。这对中国有极大诱惑。
 
  2011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项目中,设置了“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及有利区优选”项目。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推进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国家能源战略已将页岩气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我国页岩气资源在勘探阶段就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没有美国页岩气开发的基础设施和工厂化条件。页岩气是有了管道后再钻井,一次上百口井,中国目前既没有完善的管线和管网,也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单联文说。
 
  姜鑫民则指出,页岩气开发关键是技术突破,如水平井多样压裂。由于中国地质条件复杂,人口密集,勘探、施工能否跟得上值得怀疑;同时在资源采出后,市场能否接受企业高昂的成本,也是个问号。
 
  “页岩气开发是一哄而上,并没有形成社会联动体制。”单联文说,中国应由政府组织规划,经济、政治、科研、贸易、商业体制一起形成一个环境。

  不仅是页岩气,新能源的发展也有问题。“没有技术上的根本突破,是导致新能源成本高企的原因。”单联文指出。
 
  接近国家能源局的业内人士透露,在国家能源局最近召开的内部会议上,相关领导也提出“整个中国的能源战略还不够清晰,现在大家需要重新‘摸一摸’。”也就是说,对各种能源如何开发利用,生产分配,国家层面需要明确一个大的宏观框架。

  改革滞后

  事实上,国家一直在致力于制定系列能源发展规划。在整体能源发展上,今年年初,发布了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具体阐述能源发展的主要任务、政策保障措施和规划实施。
 
  但能源发展规划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以可再生能源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并通过财政拨款、项目补贴等方式资助可再生能源的研发,通过贴息信贷、税收优惠等方式促进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
 
  然而,发展至今,专家们认为,在我国整个能源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短期内难以发挥重要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新能源开发还处于成长期,市场普及的门槛过高。
 
  单联文表示,当前国内发展新能源,在体制、研发、技术上都希望短期见效,急功近利,没有长期的、超前的研究,都是短期的“拿来主义”。
 
  “国内新能源发展才刚刚开始,短时间内都不会大规模进入市场,其研发还需要长远规划,以解决诸多技术难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能源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运持相同观点。
 
  除了技术上的问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运行难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新能源的问题主要是并网结构,需要通过电网消化。”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认为。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2011年我国光伏并网装机容量2.12GW,而当年光伏安装量为2.89GW。这意味着,2011年国内光伏系统并网率为73.4%,即近1/4项目未能并网,而分布式光伏的并网情况更为艰难。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经济司副司长范必撰文指出,我国能源改革进展缓慢,至今为止,生产计划、电量计划、运输计划、项目审批、国家定价仍普遍存在,能源领域普遍存在着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制,价格机制在能源生产经营中的自动调节作用受到了抑制,这也是导致新能源没有突破性进展的原因之一。
 
  “政府不敢改革,一会补油,一会补气,交叉补贴,合理的价格机制无法形成,节能、清洁能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韩晓平说,在能源价格问题上,矛盾聚焦,这需要政府有正确的立场。
 






(责任编辑:古月)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