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保科技>>环保企业>>
英能源大臣:中英低碳领域合作有空间(2)
- 时间:2013-10-12 14:22
- 来源:财新网
财新记者:英国政府对于海上风电的发展给予了那些政策刺激?
爱德华·戴维:气候变化的威胁当前,全人类都会受到影响。英国正在建设一个低碳的电力市场,事实上,这也将是世界上首个低碳电力市场。为了改革我们的电力市场、吸引投资,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刺激政策,包括针对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太阳能、潮汐能,同时也有针对核电建设与碳捕获收集的激励政策。
这是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核能和碳捕获技术。我们希望发展在这些方面的技术,以促成低碳电力市场的建成,并终将帮助我们应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挑战。
财新记者:能否描述一下海上风电的投资前景?这项新的技术是否能够实现足够盈利以吸引投资者?
爱德华·戴维:我们将尽力地使得海上风电实现盈利。英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之前,在低碳能源方面吸引数以百亿计英镑的投资,单单海上风电一项就需要70亿英镑的投资。做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提供生活成产所用的电力,同时保证其来自于清洁能源。我们目前吸引投资的决心非常明确,同时也相信我们将采取的种种政策措施将对世界各地的投资者来说都会很有吸引力。
财新记者:海上风电在中国发展的一个主要的障碍是尚未确定上网电价,这也使得投资者在投资项目时较为犹豫,英国是如何确定海上风电的价格?
爱德华·戴维:对投资者来说,我们需要给出电力价格方面的确定性,否则,可以想象到,他们不会进行大额的投资。在海上风电发展的早期,例如我们现在就处于早期,我们采用政府规定的固定电价,这个价格将基于大量的分析研究,和工业界、专家的意见来制定。接下来公布的价格,我们称之为执行电价(strike prices),这些较优惠的价格将给投资海上风电的企业使用。然而,当海上风电发展到一定程度,电场越来越多,届时电价将由竞争确定,企业之间的竞争会驱使价格下滑。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海上风电的起步阶段,因为是全新的行业,需要大力的补贴,但我们想要确认,这是能够帮助到整个世界的事业并且其他国家也来投资。随着越来越多的风机树立起来,我们认为其价格也会逐渐下滑。
财新记者:建立起世界第一大的风电场,亦是前所未有的经验。目前,中国也是风电设备的制造大国,除了考虑吸引中国的资金之外,是否考虑从中国进口原件?
爱德华·戴维:所有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我们自然想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但同时,也许中国公司也会希望来英国设立工厂。我们目前有一个雄心勃勃波的工业战略,即鼓励制造企业来英国设厂,这也许会是未来中国制造参与海上风电的一种方法。
另外,我对中国政府生态文明的政策感触颇深,像海上风电,和低碳能源都应该是这一政策所包含的的内容。我听说目前在中国正在开展对空气污染的讨论,这包括,局部性的城市空气污染和全球性的“空气污染”,即气候变化,而在英国的情况是相同的。我认为两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些新兴科技和政策上共同合作,将可以在应对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等方面互相帮助。
财新记者:你刚才提到了中国的海上风电目标到2020年实现装机量3000万千瓦的目标,这一目标是否实际,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英国是否考虑与中国合作?
爱德华·戴维:我此次到访中国只有短短四天,但我已经看到了许多令人惊讶的事物。中国人民和政府做到了许多英国做不到的事情。举个例子,中国在公共交通方面的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对治理空气污染大有帮助。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我们看到,大量资金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能够集结起来。所以,在亲眼看到了中国做事情的实例,例如在公共交通方面的投资,我非常确信中国在海上风电的发展也能有同样的效果。
财新记者:你此次来访的另一项事物是宣布一项基金支持亚洲国家进行碳捕获收集技术的研究,这项基金将如何帮助中国?
爱德华·戴维:碳捕获储存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低碳科技,它能够在低碳的前提下保留目前的煤电和天然气发电厂。所有排放的二氧化碳都能够被捕获并安全存储。英国已经投入了巨量资金以发展碳捕获储存技术,但我们也需要其他国家同时参与。所以英国向亚洲发展银行投资了3500万英镑,与其他资金一起,支助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碳捕获储存的科研。我认为,这项技术对中国尤其重要。中国大量依赖煤炭发电,导致空气污染和造成气候变化的排放的产生,这也是在英国发生过的事实。如果正确地使用,碳捕获储存技术正是在这些方面能够带来明显变化的技术之一。
上一篇:山东节能改造完成 当季实行热计量收费
下一篇:桂林将启动低碳试点城市建设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