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环保科技>>环境产业>>

何必紧盯“排污费” 引导减排不妨换个思路

简介:媒体报道,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送审稿)》向相关行业协会征求意见。尽管送审稿规定车辆行驶排放的应税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免征环保税,但财政部等多个部委在立法说明文件中提出:“今后,考虑到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是空气中PM 2.5的主要前载体,应实施对其征收排污费,并优先将占机动车保有量11%但排放量占86%的重型汽车纳入环保税征收范围。”

    媒体报道,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送审稿)》向相关行业协会征求意见。尽管送审稿规定车辆行驶排放的应税污染物二氧化碳免征环保税,但财政部等多个部委在立法说明文件中提出:“今后,考虑到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是空气中PM 2.5的主要前载体,应实施对其征收排污费,并优先将占机动车保有量11%但排放量占86%的重型汽车纳入环保税征收范围。”
 
  笔者的理解是,考虑到汽车行业、交通行业的发展、目前车船使用税等已经让机动车重税在身,以及诸多舆论反对声音,目前暂且不针对机动车征收“排污税”,但是政策制定者说了,未来要征税,并且先后征收的顺序都定好了。
 
  不知道这些多部委是不是因为接到关于环境污染的两会提案太多了,以至于为了给予这些代表些反馈,汽车再次“躺枪”,至于“将来”有多久,相比这样的口气并不会给予太久的等待。
 
  征收“排污税”的坏处呢,有很多,简单说三点:第一点,中国汽车消费者汽车消费的性价比已经很低了,这并不是意味着中国车企赚的多,而是整个大环境征收的税率等多个方面都很高,并且关于汽车排放税已经有了相应的税种,现在重复性再次增加税种,对于汽车消费者也是不公平的。第二点,中国车市目前已经走在了放缓的边沿,如此折腾,会损伤很大的。第三点,重复对汽车征收费用,对于整个城市环境有改善吗?民众能够改变汽车不排放吗?只能说是你收了钱,大家继续排放,然后整体的现状没有改变吧,这样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换个思路进行不好吗?不要动辄就收钱,换个方式,如果你减排我就补贴呢?如果你采用相应节能减排技术,我就给予资金补贴或者减税补贴,说起来不更加有理、有效吗?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这个程度,相应的生活水准就在这里,汽车消费会更加普及,就像我们不可能期待农业机械时代回到农耕时代一样,私家车辆的交通方式也不会回到原来的车马状态,用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这个问题,对于民众来言、对于社会来言、对于媒体来言,更不能停滞在原来的思路上,更应该努力拓展,用更为现代的、符合世界更加通行的思路去做事,这点才能够让民众信服、让媒体“朝着‘正能量’传播”、让发展的思路符合社会文明发展的步骤。而这里面,笔者认为比较可行的,有望解决相应问题的答案,就是采用更加积极的激励方式来取代“排污税”的征收。
 
  对于当下来言,汽车排放很严重,这是通里,能不能限制?能不能进行相应的改变,虽然不可能彻底改变,但是从基础上来言,部分方面的改进,特别是有时候效果很明显的部分改进还是不错的选择。
 
  比如说,现在一些发动机后处理技术,对于解决排放过程中一些对于人体有害的物质是很有效的,但是这些技术以及衍生的相应产品价格是很高的,对于一些整车厂不具备这项技术,就要花费很多钱去买,或者具备这项技术,需要一些核心或者昂贵的部件支付相应的费用,在这个时候,厂家不愿去使用这项技术,当然这也使得很多排放法规成了翻来覆去的拉锯战的主要原因。
 
  汽车行业早已经过了多年前的暴利时代,这个时候任何一个新部件的增加,直接导致成本上升,对于盈利以及竞争力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特别是,这次多部委提到“二氧化碳的排放”,就像人呼吸一样,汽车呼出来的东西主要就是二氧化碳,就像你不能让人停止呼吸一样,只要你使用汽车,就不能让他停止呼吸,因为汽车发动机和人一样,主要是燃烧氧气进行相应的能量转化,燃烧氧气而不产生有害物质一氧化碳的最好结果就是尽可能地烧成二氧化碳。
 
  这个时候来讲,如果汽车产业还要发展,如果还让民众继续有车开,最主要的方式便是,一方面你开展绿化,来吸收二氧化碳,另一个方面就是,扔给一些新技术出路,让汽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这个出路就是大家熟悉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先进发动机技术等多个方面,新能源汽车省油,意味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小,大家都清楚纯电动汽车没有单车直接二氧化碳排放,混合动力汽车能够节省燃油5%到45%,这个数据也是非常诱人的,在这优秀的汽油直喷发动机相对原来的气道喷射发动机也能节省燃油30%。
 
  这些技术采用的话效果都相对明显,但是,现为采用并没有太多,或者即使使用了并没有达到最高的节能潜力,为什么会这样,还是成本的原因。之前说到,现在车企一个车已经是微薄利润,这个时候赚钱的主要方式是依靠销量的增长。而上升的成本直接带来了,利润进一步压缩,刚性上涨的成本也带来了竞争力的削弱,从整体上利润打了折扣。当然对于消费者来言,这些技术并没有增加相应的性能,对于节能的情况,以及相应上升的价位,从内心深处还是更倾向于低价位、高性能的传统车。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新技术无法推广应用,更有甚者,新技术很难能够打开市场导致一些新技术车企的破产。
 
  这个时候来讲,相关的部门应该给予相应的支持,比如说政府针对相应的尾气排放控制的零部件进行补贴,针对相应的节能潜力技术按照效果进行分级,然后进行相应的资金补助,这些相对征收民众“排污税”来讲,才真正有意义。因为民众你即使征收多重的税,他们没有能力改善汽车排放的,他们不可能从开车去上班变成走路去上班,这些都是基础。





(责任编辑:胡杰)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