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环保科技>>环境产业>>

奋力书写黑臭水体治理的“高分答卷”

  消灭城市黑臭水体,已成为提升城市宜居指数和人民生活品质的迫切任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便是整治入河入海排污口和城市黑臭水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基本消除劣Ⅴ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

  2019年金秋,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河南省信阳市、郑州市等地调研考察,强调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信阳市谨记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的殷殷嘱托,坚持以海绵城市理念统筹黑臭水体治理攻坚,中心城区水环境持续向好,城市宜居度和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一幅“北国江南,江南北国”的信阳水墨画跃然纸上。

  提升站位高位驱动

  信阳地跨淮河,年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90亿立方米。市中心城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淮河干流浉河穿城东去,18条城市内河呈扇状沿浉河南北分布。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信阳市委、市政府意识到水生态保护的极端重要性,2010年就开始实施界河、新申河等城市内河综合治理。然而,因财力吃紧、污水管网历史欠账多等因素,中心城区62处水体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占河南省黑臭水体的46%,市属3个产业集聚区被生态环境部列入“流域限批”目录。水资源禀赋良好的信阳,在碧水保卫战中吃了败仗,“因水而优”的信阳,开始“因水而忧”。

  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2018年10月,信阳成功申报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后,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召开千人水污染攻坚推进会,将入河排污口、畜禽养殖场、国控断面水环境风险等15类环境问题公之于众,多个县区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全市人民公开检讨。信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吹响了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的冲锋号。

  一步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在黑臭水体治理攻坚中,信阳全市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乔新江以上率下、以担当带动担当,市长尚朝阳亲力亲为、以作为带动作为,为市、区、街、社4级组织作出了表率。仅2020年度,书记、市长先后19次深入黑臭水体治理一线,26次作出批示,推动解决治理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分管领导坚持周督导会商、月现场例会,靠前指挥,协调各方。市直有关部门、各辖区分工协作、强力推进,奏响了黑臭水体治理的交响曲。

  久久为功,定见成效。2020年8月,信阳顺利通过国家黑臭水体联合专项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转入完善提升阶段。目前,中心城区62处黑臭水体全部达到“长制久清”目标,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在决胜碧水保卫战上,信阳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人民至上 高点谋划

  人民至上,是信阳黑臭水体治理的原点坐标。为了一泓碧水润申城,信阳坚持高点谋划,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黑臭水体治理的有效路径。

  向社会问需,完善治水方案。2019年年初,信阳研究制定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综合考虑征拆任务、施工难度、资金保障等问题,规划了5处水体18.8公里的示范景观河道。在实施过程中,经广泛征求辖区和群众意见,将示范景观河道增至8处21.3公里,其中,棉麻沟、五里沟等3处新增示范景观河道,均为市民居住密集、骑河建筑较多、施工难以组织的河段,共征拆房屋4.6万平方米,涉迁群众达486户2000余人,新增征拆和建设费用达4.3亿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昔日臭水沟现已成为靓丽风景线,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向智者问策,提升治水能力。为高标准完成治理,信阳开启了“借智治水”工程。聘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市黑臭水体问题进行调研分析,从流域视角、总体层面,谋划系统治理规划和技术标准,明确控源治污与生态修复并重、防洪与排涝并重、优环境与保民生并重、控增量与减存量并重的“四个并重”治水方略,确立了黑臭水体治理的“四梁八柱”。同时聘请熟悉信阳情况的河南省城乡规划总院,加强黑臭水体治理规划设计,攻克了多项整治难题。比如,五里沟、青龙河、棉麻沟3条内河10处黑臭水体,原设计沿内河堤岸新建污水管网,下穿京广、宁西两条铁路,与下游污水管网连通,未获铁路部门批准。对此,技术团队创造性提出新建绕铁管网的新方案,成功破解了因铁路分割导致污水管网不能贯通的难题。

  向群众问效,彰显治水初心。在五里沟施工现场,乔新江从群众口中知悉此处是多年的易涝点,嘱托务必结合防洪排涝,根除“城市看海”现象,让市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棉麻沟景观河道建设中,群众要求翻建沿废弃铁路边线的两座危旧便民桥,尚朝阳现场下达指令,桥梁翻建虽不属于黑臭水体治理任务,但为了民生幸福,要求涉铁再难也要协调到位、资金再缺也要保障到位、工期再紧也要按节点建成。

  补短强弱 高标整治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木桶理论”的核心要义,更是科学的工作方法。信阳坚持系统思维,在梳理短板弱项后,制定了《信阳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攻坚行动暨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为实现高标准整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出建管网。2019年以来,信阳实施了一系列管网类建设项目,中心城区累计新建管网205.7公里,超过历史以来污水管网的总和,基本消除中心城区污水管网空白区,实现了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收集。

  突出控源头。信阳通过实施排水管网检测修复项目,对老城区657公里市政雨污水管网开展了清淤、检测、溯源、修复和混错接改造,修复破损、渗漏管网约12.8公里。同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在164个小区同步推进源头雨污分流。通过清污分流、修复改造等措施,从源头上解决了谭家庙河、二号桥河等4条内河外水入侵和地表水入渗问题。

  突出提标准。实施已治理内河升级改造和景观提升工程,对早期治理的7条内河进行升级改造,消除河床两岸临时挂管1500处,修复沿河主干管1.8公里、河岸及栏杆2公里,消除跑冒滴漏现象,提升了城市内河治理标准。

  突出强弱项。信阳坚持以增强污水处理能力为目标,新建了第二、第三2座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0万吨;新建南湾体育场等4座提升泵站,污水调度能力同步增强。健全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拆除中心城区旱厕,新建和改造卫生公厕355座、垃圾中转站22座,在现有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项目的基础上,引进日处理225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升了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及无害化处理能力。

  突出智慧管。在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后,迅速启动水环境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收集雨污水管网、雨污水井、溢流口、水质监测点、积水点等方面信息5万余条,建设视频监测点74个,建成了融供水保障、污水处理、排水防涝、水质监测于一体,监管手段信息化、成效可视化、管理精细化的城市水务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此平台已于今年4月初上线试运行。

  健全机制 高效推进

  积极构建更具活力的制度机制,是黑臭水体治理的关键所在。基于此,信阳建立了一套全链条闭环式的制度体系,为高效推进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抓住“牛鼻子”,建立集中统一的组织领导机制。成立市、区、街、社4级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纪检监察、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部门人员,组成综合协调、技术服务、工程管理、评估督导4个工作专班,实行“每周一协调、每周一督导、每周一例会”制度,倒逼各单位切实履行治水主体责任。同时,放大四级“河长制”效应,突出联通信息、联席会商、联合督查,增强了黑臭水体治理驱动力。

  找准“病原体”,健全标本兼治的系统治理机制。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启动实施排水管网检测修复改造项目,划分污水汇水分区,筛选污水干管关键节点,开展流量、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监测工作,诊断研判管网缺陷,判定管网病害等级,形成了地下管网“一张图”。另一方面,聚焦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编制完成了城市排水防涝、地下管线综合、海绵城市建设等专项规划和《“一河一策”整治实施方案》,实施了上下游、左右岸、内外源系统综合整治,基本完成清污分流改造、病害管网修复、混错接改造,整治河道61公里,绿化岸线55公里,关闭搬迁规模养殖场83家,关停违法洗车店52个,污水传输和处理效能显著提升。

  壮大“资金池”,建立多元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作为欠发达的革命老区,信阳坚持“跑项争资”与“社会融资”并重,推进治水模式由政府投资向多元化融资转变,破解了资金保障困局。截至目前,市、区两级累计投入治水征拆资金21亿元,完成了电西沟等11条内河沿河土地和房屋征拆;筹集资金14.4亿元,成功实施PPP水环境治理项目和第二、三污水处理工程,完成了11条城市内河整治;抢抓政策机遇,累计争取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示范城市建设资金7.2亿元,有力保障了16条道路新建污水管网、第一至第三污水处理厂管网连通工程等项目建设。

  舞活“指挥棒”,建立务实管用的目标管控机制。完善“绿色GDP”导向的政绩考评机制,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作为核心约束性指标,纳入市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同时,持续强化全程目标管控和督导检查,倒逼治理主体责任落实。2018年以来,黑臭水体治理攻坚中,共发出问责预警提示11份,开展环境问题电视问政1场,追责问责23人,其中组织处理2人、纪律处分2人、诫勉谈话5人、组织约谈14人,以高压态势破解了执行不力问题。

  示范带动 高端引领

  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信阳作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坚持在治理实践中创新突破、完善提升,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黑臭水体治理的有效路径。

  ●供排水联审联批示范模式

  创新做法:推行工改系统供排水联审联批制,在新开发小区办理供水审批业务时,同步核查污水管网建设和接入情况,规范污水接驳和雨污分流,遏制污水直排;加快核发城镇排水许可证,规范施工降水和管网接驳;建立市政管网私搭乱接联合执法机制,成立覆盖中心城区的水务执法大队,对执法巡查和水务中心交办问题进行执法监管。

  典型案例:谭家庙河供排水联审联批综合治理项目

  谭家庙河沿线多为新开发楼盘和安置区,施工降水和排水户合流制排污导致谭家庙河水质恶化。为提升综合治理成效,信阳以实施供排水联审联批为契机,对照片区供排水专项规划,审查审验新开发楼盘雨污分流落实情况,倒逼规范雨污分流和管网接驳,有效控制了污水直排增量。同时,通过加大水务执法力度,规范施工降水和管网接驳,推进27处排水口整治,削减了污水直排存量。在此基础上,按照低影响开发建设标准,高标准完成了河道综合整治任务。

  示范意义:欠发达地区根治黑臭水体,不可毕其功于一役,应从控制污水直排增量、削减污水直排存量上下功夫。信阳推行工改系统供排水联审联批制,把控新开发楼盘的污水排放许可关;加大存量污水直排整治和执法力度,快速削减污水直排存量。“双管齐下”、同向发力,彰显了谭家庙河黑臭水体治理的倍增效应。

  ●“水务服务中心+”特色运维模式

  创新做法:信阳积极推进公共排水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新组建融城市供水、排水、节水、污水、再生水利用等9项涉水职能于一体的水务服务中心,用好3个“加法”,保障了运维实效。突出“专职监管+专业运维”,变“九龙治水”为“一拳出击”;突出“常规监管+平台监管”,推进河道巡查、管网巡查等常规监管与智慧水务平台智能监控互促共进;突出“专项预算+财政扣费”,针对TOT(移交—经营—移交)、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运维的河道和管网,实行派单运维,如完不成派单任务,则实行转派,转派费用由市财政从服务费用中扣除,托底保障一体化运维。

  典型案例:信阳第一污水处理厂服务片区一体化运维机制

  信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规模为20万吨/日,占中心城区污水处理量80%以上。为实现“厂网河湖”一体化运维,信阳市将TOT模式运维的83公里、PPP模式运维的47公里污水管网以及原由辖区维护的河道,统一上收至水务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监管和派单运维。未能按时按要求运维的,由水务服务中心转派盛润市政公司运维,市财政负责从权属公司当期运维服务费中扣除,支付转派运维费用。目前,通过实行一体化监管和运维,全力挤外水、收污水,全面巡河道、清河道,该厂污水处理效能持续提升,进水BOD(生化需氧量)浓度连续3年稳步提高。

  示范意义:“有人管、有钱管、有制度管”,是实现黑臭水体“长制久清”的根本所在。信阳市“水务服务中心+”特色运维模式,用3个“加法”,实现了“治黑臭”与“保长效”并重、强监管与抓运维统一、改善城区河道水质与提升污水处理效能同步,同时破解了TOT、PPP模式下厂网河湖一体化运维的瓶颈难题。

  ●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厂际联调联排模式

  创新做法:信阳市着眼增强污水处理实效,在中心城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与高新区第三污水处理厂之间,新建污水压力和重力管道,通过厂际污水传输,实现联调联排处理。这一创新做法,既解决了污水处理厂检修期间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又解决了污水处理设施厂际处理能力不平衡问题。

  典型案例:信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至第三污水处理厂管网连通工程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信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同时存在溢流风险。2020年9月,信阳市启动第一污水处理厂至第三污水处理厂管网连通工程,共铺设管网8.2公里,新建5万吨/日提升泵站1座。该工程的实施,减轻了第一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压力,实现了污水主干管低水位运行,解决了第三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施“晒太阳”问题,形成了联调联排机制。与扩建第一污水处理厂规模比较,节省财政投资3.38亿元,取得了多重经济和社会效益。

  示范意义:该模式为存在污水处理厂“部分吃不饱,部分吃不了”问题的城市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通过污水处理设施厂际联调联排,合理调度污水处理任务,切实解决区域污水处理厂负荷失衡问题,大大提高了城市排水系统韧性。

  ●水生态系统海绵化修复改造模式

  创新做法:信阳市遵循水体岸线的自然规律,摒弃硬化护坡、高筑堤岸的“硬”加固手段,实施原有硬化驳岸改造,最大限度展现河岸自然状态;对新建水体驳岸,注重采用耐水湿植物进行绿化,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近自然群落,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

  典型案例:二号桥河水生态系统海绵化修复改造工程

  二号桥河为季节性河流,地势北高南低,落差较大,导致下游易涝多灾。2019年以来,信阳市坚持海绵化理念,对该内河实施修复改造,本着“上蓄下泄”原则,修复生态驳岸1.7公里,将原有河道拓宽到7~11米,防洪排涝能力由10年一遇提升到30年一遇;实施水体岸线生态修复,河道沿线建设植被缓冲带、植草沟等4.5万平方米,沿河道建设透水铺装人行步道1.4公里,建设亲水平台2处;河道内,科学搭配栽植荷花、芦苇等水生植物,构建起水生态群落,打造了“有花有绿、有水有鱼”生态绿色廊道。

  示范意义:坚持海绵化理念推进黑臭水体治理,是改善水环境、构建水生态的必然要求。信阳市二号桥河水生态系统海绵化修复改造工程,既有效解决了易涝多灾问题,保障了城市水安全,又通过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促进改善了城市水环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让“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回归市民群众的记忆深处,地处大别山北麓的革命老区信阳,决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聚焦示范引领做文章,突出久久为功再发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描绘水生态画卷,奋力在加快老区振兴、实现“两个更好”的治水征程中,续写更加出彩的“高分答卷”!

  (高光福 杨宝童)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