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环保科技>>环境产业>>

碳交易将辐射全国

 


 作为制定和执行中国低碳战略的主要部委之一,国家发改委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中国低碳战略的发展方向,早在2008年就设立的应对气候变化司是最直接的执行部门。该司司长苏伟表示:“前不久,我们在出席利马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国家发改委也是经国务院同意,发布了《关于碳排放权交易暂行管理办法》,因为这个可能下一步还要推动更高层次的立法,由国务院条例或者人大立法。”

  首笔交易试水跨区域市场

  在北京成为全国碳交易试点城市后不久,发展不仅限于城市内、跨区域的碳交易市场的想法就已经开始酝酿。去年7月,北京公布了《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首次明确北京将适时开展跨区域碳交易,这也被业内视为北京将正式启动跨区域碳交易进程的标志。

  实际上,自从近两年碳交易的概念在我国逐渐火爆起来后,建立区域甚至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去年年中,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曾明确表示,我国未来计划用约三年的时间建立起全国碳交易市场,今后我国或将不再增加碳交易试点城市,而将以现有7个试点城市市场为基础直接扩展至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在业内看来,这传达出国家下一阶段将着重培育涵盖多个城市的“大碳交易市场”的信号,其中,京津冀很可能是率先成形的范本。

  但直到近半年后的2014年12月,北京与河北省承德市的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才姗姗来迟,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跨区域交易试点建设。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立民表示,偏重的产业结构导致河北能源消费巨大,温室气体排放也居高不下,将河北省排除在京津碳交易体系之外,难以有效发挥碳交易遏制碳排放量增长作用。宋立民认为,碳排放市场的日益扩大,不仅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也将成为三地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新动力。

  来自北京市发改委的消息称,预计在春节前后,承德6家先期履约的企业将上报碳排放数据,今年交易试点将正式启动,6家企业也将于6月15日开始履约。而2014年底两地试行的首笔交易属于林业碳汇交易,此前,承德市丰宁千松坝林场碳汇造林一期项目在环交所上线,预签发量为96342吨二氧化碳当量,上线没过多久,眉州东坡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就买了其中的1550吨,每吨价格为38元。最终,双方成交量为3450吨,成交额达13.1万元,成交单价比眉州东坡上个履约期时交易价格低19元/吨。

  由点及面:欲建立全国性碳交易市场

  排碳要付出成本,减碳能获得收益,这是我们对建立碳排放市场的基本认识。2014年以来,中国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个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从试点运行情况来看,总体平稳。下一步将以7个试点为核心,以点带面,向周边辐射,尽快推动形成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资深业内人士石玉东认为,从政府层面看,2014年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推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研究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9月国家发改委再次明确计划于2016年实现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总的来说,全国碳市场建设,我认为因为我们试点三年结束,2013-2015年,我希望统一的碳市场能够尽快建设起来,当然在这之前,我们交易所还是要把自身做细做实,为我们下一步全国市场的建立提供一些经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说。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碳市场部副主任张昕表示,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政府机构的问题,中国长期以来形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来管理节能减排工作的机制,特别是碳交易市场是政策主导性非常强的市场。这个市场如果更多去发挥政府的作用,很可能就会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市场管理瓶颈,在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的时候,如何处理好政府的经验、地方政府的经验、中央政府的经验,也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在王志轩看来,碳减排、碳市场在中国来讲虽然进行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从宏观和长远来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即便各种条件都比较成熟的欧洲,碳市场的运作也遇到了相当大的一些困难和波折。

  展望碳交易未来

  谈及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时,石玉东介绍说,目前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对涉入碳市场仍然持观望态度。但在2014年,已经有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围绕碳排放权设计的金融产品,为低碳领域的金融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尽管目前建立统一的碳金融市场困难重重,但我们认为,从长远来看,我国必将建立起国家级总量控制强制减排体系,中国碳市场将迎来国内需求更加旺盛、市场发展空间大大增加的繁荣景象。”石玉东说,这一切都需要监管方式的转换和专业人才的储备。碳核算、第三方核查、碳资产管理、碳金融等无不呼唤市场主体的能力建设与提升,这将是未来中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发展的当务之急。

  未来的碳市场将呈现怎样的景象?碳市场的发展脉络如何?2014中国碳金融展望报告以三个时间节点勾勒出未来碳市场的发展蓝图。

  一是2015年前,中国碳市场以单一碳资产、区域性碳交易场所为主要特征;市场的规范性机制正在创设,法律层级普遍不高;交易主体的参与意愿不高,市场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影响。培育市场、奠定法制根基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

  二是2020年前,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所将会设立,控排企业的参与意识和主动管理碳资产的理念将进一步深化,碳市场的规范性、流动性逐渐改善;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辐射能力,节能减排领域的“中国标准”将可能影响世界的减排实践。

  三是2030年前,世界性的碳排放体系将可能形成,碳资产将进一步丰富,中国与国际碳市场对接的相关法规将更加完善。

  针对碳交易市场建设,众多专家纷纷指出,如果说近年来一系列支持清洁能源发展的国家产业政策的出台,是政府以“有形之手”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那么以“排碳要付出成本,减碳能获得收益”为宗旨的碳市场的形成和碳金融的出现,将是政府用“无须之手”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市场动力。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