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保科技>>环保企业>>
污染减排的“加减法”
- 时间:2013-06-05 09:07
- 来源:东南网-福建日报
简介:污染减排,是“十一五”以来国家确定的约束性任务,指在消化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增排污量的基础上,实现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净削减。
污染减排,是“十一五”以来国家确定的约束性任务,指在消化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增排污量的基础上,实现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净削减。
2012年,我省GDP位列全国第11,比2005年增长3倍。与此同时,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水污染物)、二氧化硫(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仅分列全国第17、24,比2005年分别减少10%和16%,单位GDP排污强度分别下降70%和72%;主要水系水质达标率提高10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污染减排,减的是排污总量、加的是环境质量,减的是排污强度、加的是发展空间,可以说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生动实践。
污染减排靠的是统筹部署,各部门一起“搭台唱戏”。省委省政府把减排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经济指标一同研究部署。省政府专门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减排考核、监测、统计办法,下达设区市政府和重点部门减排目标责任书。环保部门强化工业污染深度治理,经贸部门淘汰落后产能,建设部门推进生活污染处理,农业部门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污染减排靠的是项目推进,企业、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十一五”以来,全省累计建设各类减排工程数以千计,燃煤电厂脱硫从无到有,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完成;率先启动燃煤电厂脱硝,将提前一年多完成;重点钢铁、玻璃企业和工业锅炉已基本全面实施脱硫;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增长3倍,污水处理率提高29个百分点;一大批重点工业企业实施了污染深度治理……
污染减排靠的是机制创新,打好政策“组合拳”。实施《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和水泥、造纸工业地方排放标准,我省在全国率先将减排要求上升为法律约束。率先实施电力行业脱硫脱硝电价、钢铁和玻璃企业脱硫差别电价、污水处理厂运营费同处理效果挂钩等经济政策,将减排情况与企业收益直接挂钩。率先出台环保监管“一岗双责”规定,将减排工作列为党委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迈入“十二五”,我省减排进入了“深水区”。虽然减排目标远低于东部地区,仅介于中、西部省份之间,但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增排污量约是完成减排目标所需净消减量的4-6倍,同时考核指标增加到四项,减排领域由工业、生活拓展增加了农业、机动车,而大的工程、相对容易的工作都已在“十一五”完成,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临的压力巨大。
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既是完成约束性指标的硬任务,更是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硬措施。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主动作为,全面拓展减排空间;需要每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深挖减排潜力;也需要全社会支持参与,共同做好污染减排的“加减法”。
污染减排,是“十一五”以来国家确定的约束性任务,指在消化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增排污量的基础上,实现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净削减。
2012年,我省GDP位列全国第11,比2005年增长3倍。与此同时,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水污染物)、二氧化硫(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仅分列全国第17、24,比2005年分别减少10%和16%,单位GDP排污强度分别下降70%和72%;主要水系水质达标率提高10个百分点,城市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污染减排,减的是排污总量、加的是环境质量,减的是排污强度、加的是发展空间,可以说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生动实践。
污染减排靠的是统筹部署,各部门一起“搭台唱戏”。省委省政府把减排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经济指标一同研究部署。省政府专门出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减排考核、监测、统计办法,下达设区市政府和重点部门减排目标责任书。环保部门强化工业污染深度治理,经贸部门淘汰落后产能,建设部门推进生活污染处理,农业部门加强养殖污染治理……
污染减排靠的是项目推进,企业、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十一五”以来,全省累计建设各类减排工程数以千计,燃煤电厂脱硫从无到有,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完成;率先启动燃煤电厂脱硝,将提前一年多完成;重点钢铁、玻璃企业和工业锅炉已基本全面实施脱硫;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增长3倍,污水处理率提高29个百分点;一大批重点工业企业实施了污染深度治理……
污染减排靠的是机制创新,打好政策“组合拳”。实施《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和水泥、造纸工业地方排放标准,我省在全国率先将减排要求上升为法律约束。率先实施电力行业脱硫脱硝电价、钢铁和玻璃企业脱硫差别电价、污水处理厂运营费同处理效果挂钩等经济政策,将减排情况与企业收益直接挂钩。率先出台环保监管“一岗双责”规定,将减排工作列为党委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迈入“十二五”,我省减排进入了“深水区”。虽然减排目标远低于东部地区,仅介于中、西部省份之间,但由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新增排污量约是完成减排目标所需净消减量的4-6倍,同时考核指标增加到四项,减排领域由工业、生活拓展增加了农业、机动车,而大的工程、相对容易的工作都已在“十一五”完成,留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临的压力巨大。
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既是完成约束性指标的硬任务,更是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硬措施。需要各级政府部门主动作为,全面拓展减排空间;需要每个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深挖减排潜力;也需要全社会支持参与,共同做好污染减排的“加减法”。
(责任编辑:胡杰)
上一篇:北京银行30亿授信助力节能减排
下一篇:中国节能环保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