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环保科技>>规范>>

发改委推动央企碳捕集项目 或补贴电价

   为了推动高耗能行业的碳捕集项目的运行,发改委计划着手对于示范电站的上网电价进行补贴,而华能集团位于天津的国内首个IGCC项目未来极有可能获得发改委该项补贴。
 
  电价困扰碳捕集项目发展
 
  2012年11月6日,中国第一座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华能天津IGCC示范电站完成试运行,该项目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据悉在整个项目建设中,华能的建设成本达到30亿元。
 
  IGCC指的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即将煤气化技术和高效的联合循环相结合。业内人士认为,因为其造价和成本最低减排的效果最为明显,是火电减排中最有前景的项目。
 
  记者在该项目位于天津塘沽区的现场了解到,该技术通过煤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煤气,经过净化处理,最终发电上网,基本实现了零排放
 
  对于国内五大发电集团而言,这一项目无疑是行业的一剂强心剂。因为在此项目之前,中国传统的火力发电企业在碳捕捉和减排领域,很难做到零排放。
 
  目前,发改委鼓励在煤化工、油气等行业开展针对高纯度二氧化碳排放源进行捕集的示范项目,在火电厂开展燃烧前、燃烧后、富氧燃烧等各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路线的试验示范项目。记者了解到,其中,燃烧前的碳捕集和硫化物的减排最为彻底。
 
  “发改委对我们的项目给予了肯定,这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华能集团副总胡建民向记者表示。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此前曾有一家电力企业计划在山东烟台建设该项目的示范工程,但是最终由于实验失败,而未获得发改委的建设审批。
 
  此次华能IGCC项目的成功对发改委而言,同样意义重大。“从多个角度对当前的碳捕捉项目进行对比,IGCC的成本也是最低的,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胡建民透露。
 
  但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在困扰着华能。
 
  华能作为发电集团,最终目的是将该项目发电上网。目前,该项目的电力成本在每度电0.8元。而对于传统的火电厂而言,通常的电价在每度电0.4元。这中间的差价意味着,IGCC示范项目发电上网后项目将处于亏损状态。
 
  “我们已经向发改委申请电价补贴,希望未来上网电价能够补贴到0.8元。目前的上网电价是每度电0.6元。”胡建民透露,“发改委对我们的项目很支持,争取到补贴还是很有希望的。”
 
  据了解,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国资委曾经拨付该项目5亿元的建设资金。在国外,类似项目也处在早期的探索和建设中。“国外的模式是政府给予资金进行建设,大约有50%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胡建民介绍。
 
  发改委探索激励机制
 
  对于未来的碳捕集,央企的责任显然更加重要。我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70%的比例,五大电力集团2011年煤炭总产量为2.36亿吨,此外还需要大量的进口和贸易以长期协议的形式向国外进行采购。
 
  此前,五大发电集团曾经立下“军令状”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减排力度。然而,国资委也在同时考核发电集团的盈利状况,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设计一套激励的机制,保障发电集团在减排的基础上实现市场化的企业经营,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013年4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了《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通知》,其中表示:“探索建立相关政策激励机制。研究探索有助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引导和激励机制,落实现行有关税收扶持政策。不断拓宽资金渠道,鼓励企业自筹资金和多方面融资,逐步探索对企业投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项目在信贷、价格、土地使用等方面配套支持。加快形成政府鼓励引导、企业投入、多方面参与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资金保障体系,着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在火电厂开展燃烧前、燃烧后、富氧燃烧等各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路线的试验示范项目中,IGCC的造价和成本最低,同时其减排的效果最为明显,因此被业内认为是火电减排中最有前景的项目。
 
  记者了解到,神华在煤化工方面也在着力进行燃烧中二氧化碳捕集技术。其余的多数煤炭和火电厂在使用燃烧后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路线。
 
  “与其他项目相比,IGCC项目中一个很重要的设备是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炉,这是我们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只有两三家企业可以设计和生产出这一设备。”胡建民向记者表示。
 
  在节能领域经营多年的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认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就意味着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了先机。他以太阳能光伏行业为例,“今后行业内部的竞争中有人建设类似的项目,就必须要先与皇明合作,否则将涉及侵权。”
 
  急需建立行业标准
 
  目前,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这一行业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华能与神华的示范项目以外,大唐集团也与阿尔斯通合作开放了两座燃煤电厂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项目。
 
  有专家分析,目前国内化工行业市场上二氧化碳售价已达每吨千元人民币以上,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我国的二氧化碳捕集成本会降低到每吨400元~500元,保守估计,未来10年内国内碳捕集利用量或超过1000万吨,这意味着该市场引爆的市场规模将达到数百亿元。
 
  不过,在这一产业尚没有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之时,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
 
  黄鸣认为,在节能减排领域建立行业标准十分重要。“当一项技术在向外推广的初期就需要建立行业标准,否则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行业是很难做到健康发展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将低标准的模式和产品进行推广,会对产业造成不利影响。”
 
  记者在上述《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通知》中也看到如下表述:“加强对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效果、安全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长期安全、环境风险的评估和管控,构建并完善相关安全标准和环境监管规范体系,积极参与和引导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华能人士向记者表示,“(华能)正在参与标准制订中。”
 
  在以往的个案中,由于行业标准的缺失,对于新能源和碳减排市场曾产生过负面影响。比如光热市场由于安全标准欠缺,皇明集团便成为了其中的“受害者”。
 
  “国家推广家电下乡,但是由于太阳能光热行业的安全标准缺失,使得太阳能光热产品的故障屡屡出现,现在甚至已经失去了消费者的信任,失去了市场。”黄鸣向记者表示:“现行国家标准仅对热水系统性能、参数做了约束和规范,且是推荐性标准,涉及产品、质量、安全、寿命的标准不多,国家标准低,不强制,存重大安全标准缺失,同时给许多企业留下较大作弊空间。”
 
  “发改委能否给予政策支持还不是第一位的,行业发展初期就把规范制订好,才是最重要的。”黄鸣作为“过来人”给予警示。




(责任编辑:胡杰)



相关阅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