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环保科技>>常识>>

垃圾投放“盯桶”可以“抄作业”吗?

  □ 钟卫乙
 

  2019年上海市率先在全国开启强制垃圾分类工作以来,重点城市相继跟进,开创出了如今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深入化、扩大化、精细化的崭新局面。先行一步的上海市垃圾分类探索“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模式,北京市则侧重服务端发力,代之以全面铺开“盯桶战术”,以破解垃圾混投难题,引来不少城市效仿。对于正在启动垃圾分类的地区和城市来说,能否解决“混投”问题是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垃圾分类要想做得好,“盯桶”盯什么、有没有门槛、是否可以“抄作业”这些问题的答案,借鉴意义不言而喻。

  垃圾混投是陋习顽疾,短时间内予以纠正并非易事。在落实垃圾分类投放工作中,不少地方都以宣传教育引导为主,依靠群众自觉。而在实践中,尽管这种方式有一定效果,但依然有不少群众我行我素,不遵守垃圾分类制度法规,随意乱扔乱倒、混投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北京市针对混投垃圾行为而采取的“盯桶战术”,调动党员、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者等社会力量下沉到社区,守住垃圾投放点,引导劝诫市民群众分类投放垃圾,真正把住了垃圾分类的最后关口,成效有目共睹。今年以来,北京市继续将重点放在抓好“盯桶”“管桶”两个环节,城管队员也成为“盯桶”力量,成为垃圾分类桶站旁边的“一抹蓝”。

  为了提升垃圾分类质量,必须抓住垃圾桶这个环节,做好盯管工作。从全国各地实践看,广州市持续开展“守桶”行动、苏州市实施“三定一督”模式、浙江省推行的“桶长”制与“盯桶”有异曲同工之妙;重庆市今年开展值桶、净桶、翻桶“三桶”行动,将“盯桶”内容具体化;今年5月1.3万名垃圾分类督导员迎接济南市正式进入“垃圾分类时代”;其他省市一些地方把“看桶、守桶、护桶”作为最“潮”新时尚。各地垃圾分类指导员、监督员及志愿者队伍,每天定时、定点开展桶边值守,督导居民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工作,指导居民进行正确分类,对未分类及分类不准确的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并耐心、细心为市民讲解分类要求,大大提高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及准确率。由此还诞生了“盯桶员”或者“督桶员”这样的新工种。

  与此同时,也有不同声音,认为“盯桶”是“人海”战术,有由专人分拣来代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嫌疑,复制起来有困难;从资源投入、产出质量、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角度看,偏离了垃圾分类的整体目标和要求。相关人士也认为,盯桶员、督桶员起到过渡作用,是现阶段推进垃圾分类必不可少的一环。笔者认为,垃圾分类作为一项久久为功的绿色事业,目前阶段不必企求一种完美方案、理想模式,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扬长避短、在实践中探索,才是当下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做实做细做深的迫切需要。

  务实是最好的态度,有效是最好的方案。垃圾分类工作,事关百姓生活,事关国家大计。尽管在推动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疑问,但只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审时度势,大胆创新,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就一定能够找到更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将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到底。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