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保科技>>常识>>
多地暗战筹建碳交易所 国内碳金融冀望破冰
- 时间:2013-09-23 13:58
- 来源:中财网
简介:目前湖北碳交易所的筹备工作已经完成,预计今年年底挂牌交易。不仅如此,贵州、河南、江西等多地也都在积极筹建碳交易所。
目前湖北碳交易所的筹备工作已经完成,预计今年年底挂牌交易。不仅如此,贵州、河南、江西等多地也都在积极筹建碳交易所。
在地方暗战的背后,是地方希望在碳交易市场分羹以及争夺全国统一碳交易中心的诉求。与此同时,国内一些金融机构也计划和交易所进行碳期货和碳金融衍生品的合作。
“国内的碳金融业务还是一个起步阶段,大多只停留在CDM咨询、项目融资等初级服务上。”在北京易澄信诺碳资产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关一松看来,由于缺乏自主的碳排放交易体制和配套政策,中国的碳金融仍然是在迷雾中前行。
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是大势所趋,但现在看来仍然是空中楼阁。
“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极有可能就是在几个试点地方中产生,这就要看谁能够做得好、成交规模能上去。”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也是地方角力碳交易的一个缘由。
然而,对于地方的火热,不少业内人士却给出了不同的态度。
“我不看好现在一些地方都在做碳交易所。”在绵阳泰都环境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砝铭看来,目前已经运营的几个碳交易所的成交量很小,而参与的企业大都为承担着排放义务限制的企业,政府强制而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企业参与自主性较低,这就导致地方碳交易所实际运营情况并不理想。
更何况,中国是否需要这么多区域性的碳交易平台值得商榷,因为分散的交易平台不利于形成规模,也不利于市场的整体流动。
关一松则表示,从此前的区域碳交易平台来看,碳排放的总量确定、配额分配、价格制定、惩罚机制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建立全国性交易平台,这些问题也将更为突出。
以碳指标配额为例,对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东部地区,碳指标如何公平分配,既能保证减排任务完成又能不明显限制企业发展?
另外,碳指标的分配权到底归中央还是地方,如果下放地方,如何保证不遭遇地方保护,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责任编辑:米糊)
上一篇:公共建筑电能替代节能又环保
下一篇:积极向好的节能服务产业融资环境
相关阅读:
友情链接
-
| 中国建筑
| 中国铁建
| 第一商用汽车
| 中国建造师网
| 数字化企业
| 中国交通新闻
| 中国项目招标
| 中国基础建设
| 建筑网
| 中国名企排行
| 山西建筑考试
| 中国城市网
| 中国建材市场网
| 中国工业新闻
| 综合节电
| 中国新闻网
| 工程建设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能源新闻
| 建材之家
| 城市交通网
| 中国工程网
| 中国港湾
| 中国路桥
| 全球贸易网
| 环保科技
| 国联资源网
| 绿建之窗
| 鲁班大学
| 一览路桥网
| 中国铁路
| 中国城镇
| 五展六会
| 新型建材
| 虫筑网
| 中国电建
| 建筑信息
| BICES 2025
| 冶金工业
| 中国交建
| 中国中铁
| 阿拉丁
| 河姆渡